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便从宝鸡拎出一个县,其历史的精彩都说不完道不尽。宝藏城市宝鸡,还是炎帝故里、青铜之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在此上演,巍巍秦岭更是绵延广袤。

比起陕西省会西安,宝鸡要低调得多。最频繁听到这个名字的地方,其实是天气预报。最先动心去宝鸡,则是因为一条穿越蜀道、秦岭的宝成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火车旅行爱好者心中,宝成铁路成昆铁路都是必坐的线路。它们的始发站皆在成都,一路经过崇山峻岭,克服不可能穿越的天堑,有极致的山林河谷风光。

其中,宝成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尤其是广汉和宝鸡之间,火车大致沿着嘉陵江的轨迹蜿蜒前进600余公里。它爬坡钻洞,在加挂的车头的强力牵引中,奇迹般地穿越有华夏龙脉之称的秦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宝成线,坐火车去宝鸡看看,念头动了很多年,最近终于去了。很后悔,“应该早点去。”也庆幸它还没有火得一塌糊涂,仍可在舒缓的节奏中,品味青铜文明,听见声声秦腔,被油泼辣子和花式面食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车飞驰

油泼辣子过瘾

宝成铁路是后来居上的。

新中国成立前,人们就计划在甘肃天水和四川成都之间修建一条天成铁路。后来经过反复论证,两个方案中,最终选择在宝鸡和成都修建宝成铁路

翻越绵延的秦岭,铁路修建难度极大。坡度很陡的现实,让列车顶多能保持8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列车慢慢开,风景静静看,带着一些想象,行程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发时,阴沉的天气不妙,不利于欣赏沿途风景。考虑到这点,在众多线路方案中,选择了K246次列车。22点23分,它从成都西站驶出,半夜赶路,不耽误休息睡觉。

火车已经在秦岭中蜿蜒了数个小时。次日天亮醒来,在抵达宝鸡前,仍有机会看到秦岭风光。只是,对南北气候有巨大影响的秦岭,持续笼罩在云雨中。

天气预报说,两天后,宝鸡秦岭地区,将迎来晴好天气。回程继续走宝成线的车票已经买好。只等,太阳高照,春光明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车上,身着黑夹克的大叔站在出口处点燃烟,多次向乘务员询问抵达时间。受雨雾天气影响,本应11点18分到站的列车,晚点10分钟后,终于在宝鸡站停稳。

出站后,还未来得及细看翻修后的站前广场,我就直奔令氏家外家周秦食府,准备以“碳水炸弹”迎接接下来的暴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宝鸡,如果要一口气尝遍地道的、花样繁多的面食,令氏家外家周秦食府是最好、也是最省事的选择。火车站附近有老店,宝鸡高新区也有一家新店。

节假日,大堂内生意过于红火,无处下脚。你得先学会察言观色,自觉站到即将用完餐的食客桌子旁,等别人用完餐再赶紧落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从西安到宝鸡玩的一家三口拼了桌,各自点了店里的畅销款。面食上桌后,即是陕西人特有的热情介绍。

臊子面,岐山的最有名。“捆捆”“搅团”,形似四川地区的凉粉,但原料有本质上的不同,两者都是主要用面粉制作而成。

其中,“搅团”又有个令人费解的名字,叫“水围城”。端上来才叫人恍然大悟。搅团被汤汁包裹,形似宜宾的凉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的我,能不吃面食,就不吃面食。到了宝鸡,随处是好吃的面食。一小碗就是一口的一口香,有着北方面食最精致的一面。很香的浇头,酸辣的调味,解腻又过瘾,其酸辣香的融合更为自然。岐山的醋,在其中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筋道的,是岐山的擀面皮。而小吃五拼中,醋粉玉米面搅团,菠菜面搅团等,原材料看似相似,但最终呈现的质地和口感,滑溜又Q弹。味道的泼辣,难以掩盖面食本身的细腻,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粗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是体验不同面食的特色,点一份一口香和一份小吃五拼即可,拼盘中有岐山擀面皮,不必重复点。令氏家外家周秦食府整体口味偏咸的缺点,但也不能掩盖它的惊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崔家臊子面老凤府豆花泡馍,都是宝鸡值得一吃的面食店。在宝鸡,大餐只有一样:油泼辣子火锅。宝鸡的油泼辣子火锅,其明显的地方性特色,可以和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相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家铜火锅清姜坡火锅,在宝鸡已经相当火爆,开出几家分店,下午两三点都是排位等待用餐的食客。盛世路附近,好几家油泼辣子火锅可供选择,哪家还有位子就去哪家,并非只有名气大的才可以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受到本地人欢迎的小张火锅等到了位,落座后,又等了20多分钟,铜锅才上桌。每一锅都是现做,酸菜锅中的酸菜,浅浅的酸中带有刚泡好的清新,丝毫没有泡菜的咸,与四川泡菜的风格大不相同。

如果没有油泼辣子,这就是一口正常的汤锅。一只粗碗,装满大片红色的粗海椒面,撒上碾碎的花生仁芝麻粒,滚烫的油泼下来,“吱啦”声中,油泼辣子火锅才真正有了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不及菜煮熟,先尝了一筷子油泼辣子。香气从鼻腔传递到舌尖,辣味和香气并重,让人印象极其深刻。在陕西的“十大怪”中,就有“油泼辣子一道菜”的奇观。

烫好的肉和蔬菜,不光要在油泼辣子的蘸碟中过一遍,最好还能将蘸碟中的辣子尽可能地裹在肉里。一口一个油泼辣子才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食不必点米饭或面条,自己小火慢烤的火锅饼更有感觉。烤得微黄后,顺势用铁签划开小口,不塞别的,只塞油泼辣子。饼子有一点油,但混搭后也香到无以复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饭除了羊肉泡馍、胡辣汤,在宝鸡,更有地方性的特色早餐其实是豆花泡馍。做得最正宗地道的豆花泡馍,又属其发源地宝鸡下属的凤翔。

在外逛了一整天,庆幸的是,在夜色中走进红强豆花泡馍,我仍讨得一碗豆花泡馍。雨夜中,一碗滚烫的豆花泡馍,清香,扎实,又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两口卖了30多年的豆花泡馍,和我同时进店、曾在凤翔进行“三线建设”的一家人,时隔几十年后再次回到老地方,在吃过之后,也对那股熟悉的味道感到亲切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没有复杂的调味,豆花沉在锅底,被滚烫的豆浆浸泡,切成薄片的馍在点餐之后再按量撒入锅中。“再加一根麻花。”“啪”的一声,大叔将麻花捏碎,撒手扔进锅中。

微微煮过后,再装碗,浇上油泼辣子调味。咸口的豆浆,在咸辣清香中,仍然保持了豆制品的香气。老豆花,是小时候吃豆花饭的那种豆花,满满自然、朴素的豆香。吸足豆浆的馍和麻花,柔软又饱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碗好的凤翔豆花泡馍,其核心是豆浆、豆花要“煎”,辣子要“汪”。何为“煎”?古音、老凤翔话中,“煎”是“烫”的意思。在四川,也有“豆腐吃个烫”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凤翔

寻大墓访名园

宝鸡众多的区县里,岐山最好吃,它是周文化的摇篮。秦朝的发家地凤翔,也有自己的亮点,西凤酒飘香,凤翔泥塑很萌。

宝鸡市区之外,如要要选一个周边的县份去逛,凤翔一定榜上有名。宝鸡市区有公交可直达凤翔,道路旁,整齐宽广的麦田,可亲又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机勃勃的田地中,说不定挖开全是宝藏。公路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公一号大墓,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其谜底并未完全解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先秦时期最大的古墓。墓主为秦景公,是秦始皇的祖先之一。景区内,两个墓葬坑,极为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是呈倒金字塔结构,相当于6层楼深的秦景公本人的墓。墓中,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迄今发掘的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

其如房间大小,铜墙铁壁般的结实程度,希望护景公周全。结果,还是被古代的盗墓贼洗劫得差不多。椁室的周围,整齐排列的箱和匣,更让人毛骨悚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中一共有186具殉人,全都是活人殉葬。“毒死之后再埋进去”,这座墓也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而旁边的车马坑还在考古发掘,殉葬的马也是真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凤翔,像秦公一号大墓这样的高等级墓,还有二三十个。探明了位置,但目前很少发掘。等待有朝一日惊艳所有人。

秦王嬴政加冕,在凤翔雍城的宗庙进行。苏轼入仕,第一次当官上班的地方,也是在凤翔。凤翔东湖,正是苏轼为官期间,带领一方百姓“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所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辈分算,凤翔东湖的年龄比杭州西湖要更大。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后,凤翔东湖的亭台楼阁,仍保持了古香古色。公园内,左宗棠栽种的古柳天降的陨石,一砖一瓦皆充满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翔的各大精品景点,都很密集,走路即可到达。隔壁的凤翔区博物馆,紧挨着秦穆公墓的遗址。看似只是一个地方性的博物馆,展厅内,其实很多文物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解员随手一指就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包括春秋时期的凤鸟衔环薰炉、我国最早的青铜建筑构件等,都是稀罕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路,还可到明末清初陕西西府第一大财东周家的古宅——周家大院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转宝鸡

穿越青铜文明

凤翔值得花上一天的时间。宝鸡市区,至少得两天,相关的旅行攻略已经非常成熟。这里寻得到古,也能明显察觉近现代工业,尤其是宝成铁路、陇海线经过宝鸡后,城市的飞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器爱好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必去。“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和“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全部出土于宝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成都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每次关于青铜器的展览中,只要有器型硕大,纹饰精美,铭文众多的青铜器,介绍卡片上的来源一行,多半写的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器之乡,是宝鸡。宝鸡,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城市。目不暇接的青铜国宝,令人叹为观止。

更让人感动的是,展厅内,有区域特别对保护国宝的宝鸡民间人士进行致敬。他们和导致出自宝鸡的青铜国宝流失海外的人员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器从厚土中、窖藏中惊艳现世。来自地下的惊喜,宝鸡还有两处值得推荐。一个是大唐秦王陵,这是我国唯一开掘的唐代合葬王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殿的右侧地下宫殿,埋葬的是唐朝秦王李茂贞。不宽的墓道,坡度极陡,长度不短,越往里走越阴森。细看,乐伎图、陶俑等相当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侧的地下宫殿,埋葬的是李茂贞的夫人。墓中,一座保存完整的地下飞檐古建端楼极为震撼。精美石棺的上端,有用青砖砌墙并卷的八边形穹隆顶,全国都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一座宫殿,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立众多石雕,继续在来世发号施令。地宫,代表了古人和皇帝的生死观。而在宝鸡另一头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防空洞中的纺织厂,则是“中国抗战工业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在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上建立起来的遗址公园。它有一点像东郊记忆和红仓完美世界文创公园的结合体,将近百年的旧厂房开辟成为展馆,展现宝鸡的工业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的策展手法,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很好打卡。特别是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进入洞中,纵横交错,一洞通往另一洞,俨然一个完整的地下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也有地下工厂,但都赶不上宝鸡的窑洞车间。战时,来自地下的生产,源源不断地保障和供应军需民用产品。其坚固的结构和精巧的设计,堪称一大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和大唐秦王陵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离火车站不远、小坡上的金台观也是国保单位,曾经宝鸡市博物馆就在金台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道观中,可以俯瞰宝鸡城市。在这里,明清时期的古建和百年槐树相映成趣。相传,元末明初,道人张三丰在此结庐构殿,修行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存的古建筑群,除了有平原地区古建的特色,还保持着窑洞式道馆的风貌,属于明清时期的格局。天气晴好时,斗拱在发光,喜鹊也跃上枝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步秦岭

坐享山间慢火车

大唐秦王陵附近的西府老街,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下的陈仓老街,路过时顺便走走即可。金台观下的永兴巷一定不能错过,绿树浓荫下,属于本地人的早市里冒出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两块面点,要一袋槐花。宝鸡,最多的树可能是槐树。较平原地区稍晚,每年五月,才是槐花在秦岭飞舞的季节。打开列车的门花粉过敏的乘务员也得赞叹一声,“简直香得很。”

玩完市区里的文博景点,是时候从宝鸡深入秦岭深处的人家,用自然景色洗洗眼睛。天气预报没骗人,天公作美,不负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规的交通选择是从宝鸡站坐火车到秦岭站,而后再包车前往周边的小景点。返程,原路返回。我找到了一条更有沉浸式体验感的线路。

在市区乘坐开往凤县的大巴,沿着省道,开出约一个小时后,在嘉陵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门口下车。进入凤县境内,沿着省道徒步6公里左右,抵达秦岭站,等待下午5点过停站的6024次列车,返回宝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陵江的源头没去,据说是一汪水池,很怕看到后让人失望。凤县岭南植物园,就在省道的两侧,有统一的规划,步道可随进随出,无比安静。野草野花,刚结果的松树,和天上的云一样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少,且安全。徒步途中还会经过古大散关,以及东河桥村。古大散关是关中四关之一,自古为“川陕咽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嘉陵江源头第一村”之称的东河桥村,三国时期也发生过著名的战役。路边,瀑布奔腾,水面波光粼粼。优美的风景和历史底蕴,这里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有较为完善的配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路两侧,随意走进一间店,都能吃到豆腐宴。豆腐,已然是当地主推的特色。选择到秦岭游玩的人,大多都在这里进行补给。这是沿途为数不多、较大的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吹过山的微风,见过树的摇曳,听过鸟的鸣叫后,秦岭站就到了。每天到秦岭站停靠的旅客列车不多,又属往返宝鸡和广汉之间的6024次和6023次列车最特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趟列车,是全国为数不多、沿途每个站都会停的慢车,包括12306上并未显示的站名。其中,6064次列车全程耗时11小时12分钟从广汉到宝鸡,仅需39.5元

列车多年未涨价,列车上的设施和服务也得到大幅进步。几年前,是可以开窗的绿皮火车,现今已升级为空调车,只为方便生活在秦岭深处的所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车上特别开设有儿童阅读车厢,老农也可将农副产品带上车。日复一日 ,大多是熟悉的面孔乘坐慢火车,列车上的乘务员似乎也比别处更通情达理。

于是,窗外的秦岭成了风景。车厢内,也是更具有生活气息的风景。熟悉的人之间相互交谈。出门务工的江油老乡,听见隔壁说起江油,立马暂停自己的话头。

大叔扭过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我们江油的肥肠好吃。”他的声音也充满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秦岭站到宝鸡站,直线距离约37公里,6064次列车要开1小时32分钟。地质条件的复杂,必须要走很多弯路,缓慢爬升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程,从宝鸡坐动车到西安,再转动车回成都更省时间。我选择了T7次列车,再次踏上宝成线。从宝鸡到广汉,过秦岭后,即是下坡路,特快列车一直穿越在山间河谷,也需要7小时16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窗外景色的变化不太明显,甚至单调,只有山,树,云,嘉陵江,沿江公路,和铁路工人,废弃的铁路都能算意外惊喜。在这样信号若有若无的半失联状态下,大脑难得地迎来彻底放空的奢侈时刻。

当拥抱科技和效率,从广元换乘更快的动车返回成都,假期即将结束。只有期待,下次要坐火车去拉萨。从成都出发,直达海拉尔,好像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编辑 | 彭主任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岭的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