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尔消费金融(以下简称“海尔消金”)与火山引擎宣布共同打造消费金融垂直大模型,携手探索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落地实践,合力打造金融创新新范式。

根据合作计划,双方将重点围绕金融领域的需求,开展大模型的研发、优化和应用工作,共同探索大模型在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业务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推动大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在精准营销、智能客服、贷后管理、风控等金融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谈及与火山引擎合作的初衷,海尔消金首席信息官梁树峰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金融业务本身是数字化及模型驱动的,大模型的全面应用有利于海尔消金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并有效提升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等能力。

梁树峰坦言,在大模型应用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有金融产品和金融数据,也有业务的实际诉求,但缺乏算力,在模型训练、管理、迭代上需要更多技术和人才。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旗下云平台,积累了很多服务金融行业的经验,但也需要更多的金融实践去持续迭代优化模型,双方可谓不谋而合。

“我们有诉求有场景,火山引擎有算力有技术优势。”梁树峰说,“我们希望通过和火山引擎的合作,去探索更多的金融场景应用,不仅解决我们公司经营上的问题,还可以为这个行业探索出一条基于大模型能力更好服务客户的发展之路。”

火山引擎金融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王建军则表示,字节本身在大模型的技术层有很多储备。自研的豆包大模型自去年8月份上线以来,每天平均处理的token数量达1200亿,相当于1800亿的汉字;每天生成图片的数量为3000万张。不仅在旗下的抖音、头条、西瓜等50多个业务里面被大量应用,同时也通过火山引擎服务于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

作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金为何如此重视发展自己的科技实力?

梁树峰表示,海尔消金没有线下门店和柜台,完全基于线上数字化的方式去服务客户。在这样的场景下,科技加风控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既要能够远程服务好客户,又需要用科技手段去控制好风险,精准识别客户,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因此,海尔消金自成立以来就坚定以科技能力、风险能力作为基础,去构建核心能力和业务。

梁树峰还透露,当前海尔消金的科技人员占比远超50%,“我们其实更多的把自己定义成科技型的金融服务公司,是行业首家高新技术企业。”基于这一战略,海尔消金坚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培育自己的科技能力,另一方面去,也与市场上能够快速帮助我们提升科技能力的公司与合作,搭建良好的生态合作伙伴体系,快速构建核心竞争力。

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会让消费者感受到哪些新变化?梁树峰表示,未来两三年内,消费者将可以切身感受到大模型应用带来的全新体验。比如,现在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方式,都要先在APP上注册、申请、审批,按部就班地完成各个环节。未来的金融服务可以通过大模型实现陪伴式服务。通过大模型,金融机构可以给每个客户配备一个专职的、更了解客户的虚拟客户经理,客户只需说出自己的需求,大模型就会随时提供金融服务。从客户感受上,首先金融服务的交互方式不一样了,其次通过大模型,也可以针对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甚至比客户自己更了解客户。现在一些消费者之所以觉得金融机构有过度打扰,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金融服务对客户的理解是有限的,而大模型提供的陪伴式服务,可以减少过度打扰,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去提供服务。

火山引擎这样的技术服务商如何帮助金融机构将大模型落地到具体业务中?王建军表示,火山引擎提供的是一个面向全金融行业的,覆盖从算力到模型到平台到应用的整套服务。在算力、模型、应用这三层里面,最看重的就是应用。从场景来讲,火山引擎把大模型应用场景归类为BCDE四大场景。第一类,to business,嵌入业务流程类的,比如企业风控、智能投研;第二类,对客户,to customer,如辅助营销人员,像金融机构大量的分支行客户经理、保险代理人、投资顾问等实现更好地营销、展业;第三类,对开发者,to developer,火山引擎有个智能产研助手的产品可以实现从生成需求到写前端页面和代码,再到代码审核,以及上线前测试全流程的AI辅助;第四类,对管理者和员工,to employee,像内部知识库、chatBI这类数据自助服务等。目前,每一类场景都有和金融机构合作落地的实际案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