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光线刚刚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一座坐落在巴基斯坦北部城市阿伯塔巴德的院子里,一个被全球通缉多年的人物正在悄悄地沿着6米厚的高墙行走。

他是谁?为何这个人要在黎明时分,贴着墙边小心翼翼地移动,仿佛每一步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决定?这是一个看似平凡的早晨,但对于美国海豹突击队的监视团队来说,却是关键的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晨光逐渐洒满院子,墙角的阴影开始逐渐退去,监视团队紧张地调整着他们的设备,企图捕捉到更多的细节。

他们心中充满疑问:今天会是行动的日子吗?他们能成功捕捉到这个鬼魅般的身影,终结这长达十年的追捕行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拉登的崛起及其军事组织“基地”的形成

1979年12月,苏联派遣其红军进入阿富汗境内,目的是为了支持当地摇摆不定的共产政权,这一行为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苏联-阿富汗战争随之爆发,这场战争不仅是苏联扩张势力的象征,同时也成为冷战中双方势力角逐的一个缩影。

阿富汗政府军在苏联的支持下试图稳固权力,但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反抗力量,局势愈加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多个阿拉伯国家表达了对阿富汗人民的支持。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阿富汗的抵抗力量提供援助。

这些支持不仅包括经济资助,还有大量武器和军事物资的输送。阿拉伯世界中的一些国家甚至开展了专门的训练营,以训练阿富汗的抵抗战士,这些战士被称为“圣战士”或“穆贾希丁”。

本拉登从他在沙特阿拉伯的家族中出发,带着对苏联侵入阿富汗的愤怒和强烈的宗教信念,来到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一名出身富裕的商人,本拉登不仅带来了坚定的信仰,也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对于资源匮乏的阿富汗抵抗力量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支持。

在阿富汗,本拉登迅速与当地的抵抗力量建立了联系。他不仅资助已经存在的抗苏武装,还积极参与到战斗中,亲自体验和见证了战争的残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利用个人的网络,吸引更多的国际支持,特别是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努力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资助,还包括组织和调动人力资源,招募志愿者来到阿富汗参战。

本拉登对于战斗人员的训练和武装配备十分重视。他利用从国际市场购得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武器和军事装备,这些包括从便携式防空导弹到轻重武器。

这些武器极大地增强了抗苏力量的战斗能力,使他们能在苏联的重型军事装备面前有更多的生存和反击的机会。

本拉登对于战争的深度参与和对抗苏战斗的贡献使他在穆贾希丁中的声望急剧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苏联军队逐渐感受到压力并开始寻求撤退的策略,本拉登及其组织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

到了1988年,他采取了更加系统的方式,创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