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海鲜的人

近期千万别碰这东西!

近日,秦皇岛市检测发现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的海虹。海虹亦称贻贝或青口,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壳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东海沿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急提醒:近期不要吃海虹

近日,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食安秦皇岛”微信公众号发布紧急提醒:近期海虹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建议广大群众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

据悉,每年四到六月份,海水中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单细胞藻类,被海虹等贝类吃了之后,就累积在体内。这些毒素毒性耐热性比较好,不足以被烹饪消除,海虹等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风险高发。

近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在山海关区海域采集海虹样品3个,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监测,3个样品均超出正常值。

其中抽取的1个样品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最高值超过判定限值的4.68倍,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会导致人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

为防止因食用海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海洋渔业部门全面加强海上巡查和渔港、渔业码头监管,禁止渔民采集、捕捞海虹上岸;秦皇岛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食品经营者全面禁止销售海虹和加工制作海虹产品。

海虹中毒

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麻痹性贝类毒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即可致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河北省秦皇岛市曾出现多例食用海虹中毒案例,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临床医生询问得知,患者都是在食用自己捕捞的海虹后出现上述症状。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抢救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靠催吐、止泻等方法对症治疗。

如何预防中毒?

购买要留神

贻贝等贝类食品可以食用,但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在4月、5月这种赤潮爆发的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到正规场所购买

无论是贝类还是其他食品,购买时都要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其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进货、包装等流程也会有严格的监测和质量把控,相对而言更加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用之前要去掉内脏

被麻痹性毒素侵袭的贝类食品,从外观看起来和普通贝类食品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在食用过程中要做好预防。

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贝类食品的内脏,减少毒素,降低中毒风险。

不建议喝汤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所以不建议喝汤。

并且,贝类等海鲜食品本属于高嘌呤食品,一般汤中的嘌呤物质含量较高,食用会升高体内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症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也不建议饮用。

来源:央广网综合人民网科普、中国新闻网、食安秦皇岛等

(来源:央广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