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庆帝、林宰相、萍萍、阿建四人都是古装权谋剧《庆余年》里的角色。

其中,林宰相是指南庆宰相林若甫,萍萍是指南庆鉴查院长陈萍萍,阿建是指户部侍郎范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肯定会有人疑惑,陈院长这么威风八面的一个人,怎么会取得萍萍这样柔情的名字。

事实上,陈院长本名五常,是叶轻眉觉得萍萍好听,所以才一直这样叫他。

而他后来为了纪念叶轻眉跟自己之间的情谊,索性彻底把名字改为了陈萍萍

至于范建的阿建之名,则纯属是笔者的臆断。

因为笔者觉得,以叶轻眉的性格,应该不会老老实实叫他范建,一来这样显得生分,二来实在有些拗口。

既然如此,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庆帝看在他们四人往日的情分上。所以在制裁范闲的时候,只“辞退”林宰相,而不赶萍萍和阿建呢?

倘若大家非这么想也说得通,但其背后的原因可不止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辞退林宰相的原因。

林宰相是林婉儿的爹,而林婉儿又早跟范闲有了婚约,所以某种程度而言,林宰相无疑为范闲的又一个爹。

毕竟,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

但要命的事情是,这一幕并不是庆帝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庆帝虽想用检察院长和内库主管的位置,去弥补这十几年来对范闲缺失的父爱。

但是庆帝又不想让范闲一人坐大到,连太子以及二皇子都约束不了的地步。

更何况范闲还跟叶轻眉一样执拗,想把石碑上的条文逐一变成现实。

所以说,为了避免范闲脱离掌控,为了让太子有能力压制范闲,庆帝就必须想法子换个人去做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考虑到林若甫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强行拿下是不可能的,只有想办法迂回解决。

如此一来,范闲坐镇春闱查腐一事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于是乎这便有了范闲刚刚下定决心要查腐,就有人状告南庆宰相草菅人命,在春闱之上舞弊一事。

而林若甫自然看透了庆帝心中所想,所以就直接进宫提交辞呈,“请求”庆帝允许自己告老还乡。

二、不赶陈萍萍的原因。

要论在南庆朝堂上的威望,除了林宰相之外,那就要数叶轻眉口中的萍萍。

萍萍作为范闲的众多爹爹之一,向来都把范闲的事情,看作比什么都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当范闲刚说出自己要在春闱之上闯个祸时,一旁的萍萍直接就丝毫不加犹豫地说,有他接着。

而范闲也对萍萍格外的知恩图报,所以就直接说自己不能总让他替自己来挡。

如此一来,一个疑问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了。

萍萍掌管鉴查院多年,庆帝安排他做的事情,他都会多做一步,并使得整个鉴查院上下只知陈院长,不知庆帝。

故,倘若按照庆帝的脾气,肯定是无法容忍有人敢像萍萍这样做。

但现实情况是,庆帝好像对萍萍的种种做法熟视无睹一样…

其实呢,这里面的原因倒也简单,主要就是庆帝暂时离不开陈萍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鉴查院的暗探早已经无孔不入,渗透进了满朝文武乃至皇宫内院,以及北齐的各个角落。

所以说,单纯地拿掉他,赶他回澹州养老是没多大用处的,倒不如让他继续留在京都,这样也容易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三、不赶范建的原因。

阿建这两个字,听上去就特别的憨厚。

而阿建自己也时常在庆帝的面前自夸是一名忠厚老实之臣,完全就没有旁人那么多的心眼。并且庆帝也十分清楚,阿建没有说谎。

更何况,阿建对于庆帝,是没有丝毫攻击性可言的。

一来,阿建功力平平,构不成威胁;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阿建的户部尚书之名就是个摆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南庆之所以兵强马壮,从而能跟北齐抗衡,完全就是因为南庆有叶轻眉留下来的内库。

而内库作为一个钱生钱的重要所在,本是应当由阿建这个户部尚书主管。

但是早些年却一直被长公主把持着,所以说阿建并没大家想象中的有权有势。

当然了,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范建是庆帝实质意义上的朋友,而且还是发小。

想当年,庆帝还是诚王府世子时,一直尊称为阿建的母亲为奶娘,哪怕现在他仍旧是要念及阿建母亲的三分情面。毕竟他可是由阿建母亲哺育长大的。

此外,范闲作为庆帝的私生子,当年被追杀时,是阿建牺牲自己的亲儿子才将其保了下来,所以阿建在庆帝心中的位置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就是同样是制裁范闲,庆帝为何只“辞退”林宰相,而不赶萍萍和阿建的具体详情,如果您认为写得不错,就请点个赞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