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封建体制的压迫下,关于朝代的更替和皇位的争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都为自己斗得头破血流,不管是太子还是皇上,更替的时间都比较长久。但要说最为奇葩的一位帝王,他在太子之位熬了将近26年,本以为是咸鱼翻身的日子,却没想到转眼就把皇位退位给其他人,他算得上是史上传为最快的太上皇,为什么当了26年的太子,刚刚登基就要让位呢?其实这背后与那件骇人听闻的血案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唐德宗的猜忌之

在历史上许多太子即使已经做了皇帝,还要再做几年傀儡,比如清朝时期的嘉庆皇帝,由于乾隆的原因,导致嘉庆做了4年的挂职皇帝。其实只要能坐上皇位,太子坐得久一点也无伤大雅,很多皇子在争夺太子之位上都暗潮汹涌,能把太子之位巩固的牢,也说明太子党拥有一定的铁血手腕。但这位倒霉的太子李诵,他隐忍了26年,在26年间,争取事事做到最好,但没想到最终只做了186天的皇帝,就被迫让位给儿子腾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做太子的时候,虽然顶着太子的头衔,但为人处事事事小心,做太子也就意味着李诵当时时时刻刻处在风口浪尖,不然的话,东宫这个位置很有可能就要易主。要知道,唐德宗当皇帝的时候就有曾经两次想要废掉李诵这个太子的念头,在羽翼还未丰满的时候,这位未来的皇帝,就已经有了改革朝政的心思,唐德宗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对于身边的人开始起了猜忌之心,即使是自己的亲儿子也被视为眼中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贞元787年的时候,李诵的岳母就因为私通这个罪名导致入狱,作为女婿,李诵自然也受到了牵连。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唐德宗对于李诵的猜忌之心更重,甚至一度差点被他的弟弟代替,因为他的弟弟是唐德宗的养子。在唐德宗眼里,这位养子显然比亲儿子更加可靠,根据《旧唐书·韦渠牟传》的记载,唐德宗甚至还在东宫安插了自己的眼线,那个时候唐德宗信任的人,他们的名声都声名狼藉,所以唐德宗把这些人送到太子的眼皮底下。太子难以打从心底接受他们,事事提防,所以在这26年期间,这些人没给唐德宗传回可以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把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最倒霉的皇帝

当李诵好不容易成为皇帝之后,他的帝位却并不顺畅。在唐德宗去世以后,李诵终于能够当上皇帝,他也被后世称为唐顺宗,当他继位之后,唐顺宗就立马开始了筹备已久的政治改革,意图插手宦官之间的乱局,大力提拔王叔文等人,包括柳宗元、刘禹锡当时也得到了重用。但随着政治改革的推进,唐顺宗首先和自己的心腹产生了间隙,因为王叔文所推崇的政治改革,是对所有的宦官进行无差别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顺宗在这样的政治改革上与王叔文的理念截然不同,于是加剧了他们之间的不和,后面甚至变成了王叔文专权,这两人的关系直到立储才彻底破裂。当唐顺宗好不容易当了皇帝以后,连他的儿子都已经27岁,所以立储之事迫在眉睫,但王叔文非常害怕太子的成立会分化自己的权势,所以在方方面面都在阻挠唐顺宗立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王叔文权势已经非常大了,因为唐顺宗先前对于他的信任,所以王叔文野心越来越大。但后来随着唐顺宗对他的疏远,王叔文的权利也开始消散,以王叔文为主干骨的政治改革派也随之被瓦解,却没想到,与政治改革党此消彼长的反对派,抓住了这一个大好的机会,唐顺宗没有料到,瞬间没有力量与之抗衡,所以隐隐有出现禅位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根据《顺宗实录》的记载,在永贞元年3月,反对派就一手操办了立李纯成为太子的所有事宜,7月的时候,俱文珍等人就以失势的唐顺宗为借口,开始逐渐让李纯主持国事,呈现了基本的权利架空之势。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也就是唐顺宗继位后的186天,唐顺宗就已经成了一个空壳皇帝,不得不选择禅位给李纯。他也成了历史上在位最短的一个皇帝,仅仅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成了太上皇

参考资料:

《旧唐书·韦渠牟传》

《顺宗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