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永善县利用资源禀赋,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加大枇杷品种和技术改良,着力实施枇杷规范化建设,推动枇杷产业转型升级,让小小枇杷成为致富“黄金果”。

规划引领,金沙江畔满戴黄金甲

每年3月初,大兴镇到处弥漫着“早春第一果”枇杷成熟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阳光沐浴下,那一片片黄澄澄的枇杷林,从大井坝铺展开来,一直向大风湾、回龙、驿马山腰延伸,村民的房前屋后、田头地角,环绕村庄的矮山坡上尽是密密匝匝的枇杷树林,金色的枇杷挂满枝头,大的有鸡蛋般大小,果农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吴光贵高兴地告诉笔者,他种植的300株枇杷已进入丰果期。近几年来,大兴镇加强对枇杷园的管理,一些果农一户产量就有上万公斤,全镇产量达1000万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串串金灿灿的枇杷镶嵌在墨绿色的枇杷林里,暗香缭绕。果农们在枇杷园里忙碌不停,前来采摘体验的游客和商人接连不断,枇杷果农收获了春天的“第一桶黄金”。

“尝尝,很甜了。”这些天,永善县大兴镇老街社区村民胡朝龙和妻子每天在果园里来回穿梭采摘枇杷。侄女不时将客户介绍给胡朝龙,有路过果园的班车、私家车辆,游客一下车便跑到果园里采摘体验,选购枇杷。

胡朝龙把自家的面包车停靠在公路边打开后备箱,用泡沫箱作支撑,在上面摆出两筐枇杷,搭起一个简易的小摊,热情地招待客人试吃。

“这几天,有的顾客自己来采摘装箱,有的直接付钱邮寄回去。”说话间,胡朝龙的电话响起,一位老顾客回购了15件枇杷。

看到侄女介绍的客户走近,胡朝龙放下手中的活,一路小跑招呼客户到果园品尝。

“自己摘来吃,在园里吃管够。”谈到收入,种了5年枇杷的胡朝龙很满足,他说,这几年枇杷市场走俏。

大兴镇光照时间长,枇杷的糖度可以达到15%以上,分拣装箱后大果每公斤20元、中果每公斤10元。随着码口、大兴、玉笋枇杷文化旅游季活动的举办,乡村旅游火了,游客来了,采摘枇杷的人多了起来,每年仅靠卖枇杷鲜果就能给胡朝龙一家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

大兴镇驿马沟是曾泽生将军的故居,棋盘山脚下,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拥有大量的富硒土壤,十分适宜种植枇杷。

2023年4月,回龙自然村的吴安才吸纳41户农户,牵头把8个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成立永善县甜美佳枇杷种植专业联合社,大家一起“抱团”发展,合作社的2600亩枇杷,每亩收入达15000元。截至目前,大兴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枇杷百亩集中连片32个,枇杷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永善县坚持规划引领,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服务,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动群众规范化种植,集中连片高标准建设万亩枇杷园2个、千亩枇杷园5个,被云南省列为特色精品水果示范县。

提质增效,一棵枇杷树成为富民产业

枇杷种植在永善县历史悠久,永兴街道水田村的“枇杷王”古树,树龄已超过400年。早在20世纪90年代,玉笋村就有果农开始试种“大五星”枇杷。

家住玉笋村的杨兴祥介绍,1999年他响应县委农办种植“大五星”枇杷号召,由于管理得当,首试成功,果大甘甜,上市后深受消费者喜爱,周边群众看到枇杷收入远远超过稻谷收入,也跟着改种枇杷。

后来,枇杷种植逐步扩展到八角村、老街社区、码口社区。在今天看来,枇杷产业的成功,是数年来永善县充分挖掘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码口镇的枇杷个大饱满、肉嫩多汁,一上市就成为“香饽饽”,这得益于“双网双套”、标准化管理。除了优越的环境,果农们靠着科学技术让枇杷卖出了好价钱。

“花开密了就需要疏掉,每个枝条只留3—5个果子,保证营养充足,中期要给每个枇杷套上果袋,保持水分不流失。”码口枇杷文化旅游节在中坝开园时,当地土专家、技术能手永善县黄坪寨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艾兴平领着笔者走进果园,分享他的“枇杷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年,矮化枇杷和推广‘双网双套’技术后,产量稳定,大小均匀,恒温下果子不怕太阳高温灼伤和鸟食虫害,果形漂亮、果肉细嫩,精品果占了多数。”艾兴平说,今年的枇杷被外地水果商以每公斤17元的价格包园收购。

“场场讲,逢会就讲,疏花疏果带来直接收益,品相美、质量好,枇杷的价格自然就上来了。”码口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兴云说,科技运用让码口镇的枇杷果农最先尝到甜头。

2023年7月,永善县建设枇杷专家工作站,成立枇杷产业协会,县委、县政府出台枇杷产业扶持政策,永善县乌蒙金沙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积极融资,建设苗圃基地,引进“白玉”“贵妃”“春花”“丰玉”等枇杷优新品种,供应枇杷种苗65万株;与华中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昭通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组织“科技特派员”定期深入果园,蹲点指导果农科学管理。

2024年,全县枇杷修枝整形5.5万亩,疏花疏果八成以上,落实“双网双套”超过7500亩,优果率达50%,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每亩约增加收入2000元。

“永善枇杷皮薄肉厚、细嫩化渣、汁多爆口,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其可溶性固形物钙、磷、钾等9项指标均优于全国参照值。”国家产业体系枇杷行业科学家曾云流这样评价永善枇杷。

2021年,永善枇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通过提质增效,助力枇杷产业发展,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枇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响永善枇杷品牌,为永善县农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永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连华说。

农旅融合,让老百姓生活甜蜜幸福

开园采摘、“枇杷王”评选、枇杷品鉴……“永善枇杷季·善果满金江·迎在码口”第一场竞赛结束,大兴镇接过接力棒,开始第二场竞赛。

2024年,永善县以枇杷产业为核心,按成熟时间先后,把枇杷文化旅游季活动分为三节,由码口镇、大兴镇、永兴街道轮流坐庄,举办“迎在码口、游在大兴、乐在玉笋”枇杷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码口镇举办的农民丰收节趣味运动会,主打云崖村寨、码口奇山异水自然风光旅游,组织枇杷短视频评选、篝火晚会、“村BA”篮球赛和田园马拉松,突出龙马精神迎接枇杷丰收;4月,大兴镇举办非遗文化表演、“枇”酒音乐晚会,组织枇杷林穿越,沉浸式体验枇杷采摘,开展“善果工匠”技能比赛、“枇杷王”和家庭农场评选,点燃市民热情;5月,在永兴街道玉笋村吃长街宴,看枇杷巡展,组织抖音网红直播带货比拼,举办招商洽谈会、家乡果企贤达交流会,总结枇杷种植管理、延链强链新办法,让各地游客品尝永善特色水果。

“去年,玉笋长街宴接待游客5000人次,收入150万元,今年,许多群众已提前预订了体验长街宴的票。”玉笋村“两委”相关人员说。

吃长街宴、逛膳食夜市,跑田园马拉松,旅游将军故里,“登顶玉笋”……

在做大产业的同时,永善县委、县政府主导,在大兴镇成立全国首家枇杷商会,对接中材集团电商帮扶平台“禾苞蛋”,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和网络大咖,推介宣传永善枇杷品牌,打造中国枇杷产业“塔尖”。

此外,永善县还引进象山红美人、利象农业等企业,建设特色水果智能分拣、冻干生产线,研发水果冻干、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蜂蜜面膜等系列产品,探索枇杷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途径,拓展产业链条,推动枇杷叶、花、果多元化开发,提升枇杷附加值。

金黄枇杷跃上枝头,日子越过越红火。截至目前,全县枇杷种植面积达8万亩,其中挂果投产4.5万亩,受益群众6.2万人,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一个富民产业正在永善大地崛起。

来源 /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田 明 文/图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李建芹 编辑/严家佳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告:即日起,“ 微昭通 ”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