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人间处处有真情,徐茂公的战友兼好兄弟被帝王处决以后,徐茂公有情有义,冒着风险将其妻儿悉心照料,昔日的仁慈竟为大唐埋下了隐患。

义结金兰,情同手足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投靠明主,渴望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单雄信出生于济州曹阳,与好兄弟徐世绩一起加入了瓦岗起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弟两人皆是有勇有谋的英才,效力于翟让,在他们的帮助下,翟让先后攻取荥阳、梁郡两郡,瓦岗军的声势和人力进一步壮大起来。

割据群雄李密在反隋大战失败以后,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同时也成为了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当上首领后,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单雄信和徐世绩分别为李密的左右武候大将军。

翟让出军与王世充的军队作战,险些惨败,幸得李密和单雄信率兵援救,方才打败王世充。此时的李密得知翟让的部下有劝他夺权之意,想要斩杀翟让,以除后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密精细的安排下,宴席之上,翟让正在看一把弓时,被李密的部下斩杀。徐世绩也在救主时被李密的部下砍伤,单雄信只能无奈地跪地求饶。

李密的亲信得知单雄信轻易屈就的行为,认为单雄信并非忠良之人,留在身侧迟早会招来祸患,便劝告李密斩杀单雄信。

李密的局面并不稳定,正是招贤纳士的时候,若是轻易斩杀旧臣,翟让原先率领的军队必定不服,有失人心,再加上单雄信勇猛无敌,李密不舍将其斩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李密十分重用单雄信和徐世绩二人,并且让他们率领翟让的旧部。两人也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极力效忠于李密麾下。

分道扬镳,再见已是阶下囚

唐德武元年,李密在王世充的册封下,攻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被打败。王世充直接坐收渔翁之利,转而攻打李密。

王世充轻易就将已有损耗的李密打败,单雄信等人不得不选择投降到王世充的麾下;徐世绩和李密转而跟随李唐,从此两人便投靠在敌对的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充深知单雄信的才能,当年,李密就是看重单雄信的勇猛,才没有听信他人的谗言将单雄信直接斩杀。

单雄信的实力人尽皆知,他的一手好枪法举世无双,无论何人得此出色的大将,简直是如虎添翼。

历史证明,徐世绩投靠的君主李世民不仅是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更是一个颇有手段的政治家。

而单雄信的好兄弟徐世绩,效力于李世民,很快夺得了城池,站稳了脚跟。王世充的军队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不堪一击,很快就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雄信空有满腔的抱负和英勇的才能,因为站错了队伍,他的勇猛始终没能得到完美的诠释。王世充在节节败退的军队中选择了投降,而单雄信却是宁死不肯投降。

单雄信不肯投降,也是有原因的。单雄信本不是一个朝三暮四之人,却在一前一后,易了三次主人,这实在难为大丈夫之举,先后投降也会成为令人耻笑的不忠不义之人。

单雄信宁死不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杀亲之仇不共戴天。早年间,单雄信的父亲单禹守城时死于李渊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父亲的死亡是忠义护城,在交战的时候,难免会有伤亡。但是,李渊随后又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单道,此刻的仇恨定是深深地结下了。

于古人而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李唐既然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他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岂能在战败以后“认贼作父”。

单雄信的忠义和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是像单雄信这样赤城又勇猛的大将,得知则幸,不得就会成为一把利剑,悬于自己的头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单雄信不卑不亢的精神更是让李世民清醒地知道,此人若不及时除去,定会留有后患。待弄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后,李世民即刻便斩杀了单雄信。

徐世绩,人称徐茂公,他与单雄信是昔日的好兄弟,他苦苦哀求,希望李世民能放过单雄信。然而李世民定然不会答应他的请求。

万般无奈之下,徐世绩只能接受事实。单雄信走后,徐茂公铤而走险,悄悄地照顾单雄信的妻儿。

照顾其妻儿,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