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2日,达夫科娃在北马其顿斯科普里的就职仪式上发言。

日前,希腊和北马其顿两国间再度燃起"马其顿"国名之争。

继日前北马其顿新当选总统达夫科娃在就职演说中称本国为"马其顿",招致希腊外长当场愤慨离席,北马其顿候任总理米茨科斯基随后也表示,虽然他承认国家法定名称的现状,但他在公开场合只会使用"马其顿"这一称呼。对此,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强硬警告称,如果北马其顿新政府不遵守相关协议继续沿用这一国名,那么北马其顿"通往欧洲的道路将继续关闭"。

一时间,双方围绕国名互不退让,也让外界再度关注这两个东南欧国家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文化矛盾。

希腊不依不饶:不改名就休想"入盟"

巴尔干地区民族混杂,马其顿与希腊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邦国林立的古希腊。位于古希腊北部的邦国马其顿曾经一度实力雄厚,后经亚历山大大帝的扩张,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在经历短期的霸权之后,马其顿被划分至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期间,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等不断入侵,致使马其顿地区民族混居。15世纪,奥斯曼帝国崛起,消灭了拜占庭帝国,马其顿被吞并和占领长达400年之久。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以来,马其顿地区又成了各个民族和国家争夺的焦点。因此,马其顿在历史上历经多次分割与归属变迁。

希腊方面认为"马其顿"一名是古希腊时期的一个邦国名称,而如今的北马其顿在语言和文化上已经高度斯拉夫化,因此无权使用希腊的历史遗产名称作为国名,若使用这一国名,就会暗示其对希腊文化遗产的继承。其次,希腊下辖13个大区,其中的中马其顿大区、东马其顿大区、西马其顿大区与北马其顿接壤,在希腊看来,如果使用"马其顿"这一国名,还会暗示其对希腊北部的领土主张。因此,在2019年马其顿改名为北马其顿之前,希腊人长期以来很少会直呼"马其顿"国名,而是以其首都斯科普里代称,或是称之为"那个北边的邻国"、"那个国家",并一度实施经济封锁。

由于国名之争的牵绊,在北马其顿关切的"入盟"(加入欧盟)问题上,希腊长期反对,并以改名为必要条件。两国最终在2018年达成《普雷斯帕协议》,以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希腊同意其入盟的条件。该协议又推动了当年的马其顿更名公投,尽管91%的有效票数支持更改国名,但投票率却只有区区37%,远低于公投最低有效标准(50%),迫使政府谋求国会投票更改国名。2019年1月,马其顿国会以超过最低票数一票的81票,通过了更名修宪案,正式更名为北马其顿。该国于2022年启动加入欧盟的谈判。

新总统再掀波澜:有权表达文化认同

即使已改名,在希腊的抗议者看来,"北马其顿"依旧体现了对希腊北部的领土继承之意。与此同时,在达夫科娃的 X(前推特)个人资料中,则是鲜明地写着"马其顿总统"。作为宪法学教授,达夫科娃显然深知宪法对于"北马其顿"国名使用的规定,但是出于文化层面的马其顿认同感,达夫科娃还是坚持继续使用这一国名。在签署就职誓言以及机构间的交流中,她依旧会使用"北马其顿"一名,但在公开露面中,她说她有权使用"马其顿"这个名字来表达自我认同。

除此之外,达夫科娃和米茨科斯基在公开场合使用"马其顿"一名也有政治上的考虑。在该国国内,维持马其顿认同感的呼声依旧强烈,在前往保加利亚或土耳其的道路标识上,甚至都看不到"北马其顿"的字眼,达夫科娃所在政党的名称也依旧沿用"马其顿"字眼,该党还在2019年的国会投票前抵制投票。

有分析人士认为,达夫科娃此举也反映了该国民众对"入盟"日益消极的态度。在许多北马其顿人看来,"入盟"附加了一系列"不公平"条件。除了根据《普雷斯帕协议》更改国名之外,北马其顿为了加入欧盟还与保加利亚达成协议,承认其语言马其顿语由保加利亚语发展而来,并承认该国的保加利亚少数民族。此举被认为破坏了国家身份,而且并不对等,因为保加利亚并不承认该国马其顿族的存在,认为其不过是保加利亚族的分支,并且还不承认马其顿语的官方语言地位。难怪有北马其顿人表示,在欧盟的默许下,他们的身份、语言和历史再次受到保加利亚的破坏。有评论指出:"今天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北马其顿公众认为欧盟对东扩是认真的,对比几年前绝大多数人信任欧盟,现在的状况对布鲁塞尔来说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失败。"

作者:沈钦韩

文:沈钦韩 图:新华社 编辑:顾文俊 责任编辑:张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