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问题上,英国、美国总喜欢把中国也扯上。他们曾多次将俄乌局势和台海局势挂钩,甚至就连怂恿盟友加大对乌援助,都是炒作“对乌克兰减少援助,会让中国更加强大”。最近,他们又开始炒作“中国对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西方有一些声音认为,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俄罗斯继续这场战争的“底气来源”。英国国防大臣沙普斯还妄称,有证据表明中国已经或将要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问他们证据在哪里,又一问一个不吭声。他只说中俄自冲突以来贸易往来激增,高层交流频繁,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提供了“致命援助”。但比较奇怪的是美国的态度,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立即反驳,说美国目前“没有看到”相关证据,期待和英国进行对话,以确保我们有一个共同应对方案,也就是口径没有统一。为什么说很奇怪?因为这段时间美国高层官员一直都在炒作“中国对俄援助”,并且还以此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美国没理由替中国说话。其实是因为美国炒作的“援助”有些不一样,总是模棱两可的。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指责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技术支持,但没有说中国直接对俄提供武器。访华的时候,又说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向俄罗斯运送武器。美国制裁相关中国企业,说的是对俄提供军民两用产品。美国是给自己留了余地的,因为它真的怕中国破罐子破摔,直接援助俄罗斯“致命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利文清楚得很,如果真把中国彻底卷进来,中国直接下场支援俄罗斯,北约是应付不过来的。打仗打的是产能和后勤,现在俄罗斯自己的产能已经跟上来了,而且还采购一些兄弟国家的武器装备,产能是够用的。反而是北约在产能和库存上捉襟见肘,产能拉胯已经成了北约最大的软肋,只不过他们成员多,恐吓其他小国家还是足够的。但是面对大国,软肋就显得非常明显了。俄罗斯只是停留在够用的阶段,如果再加上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会是什么效果?中国下场就意味着游戏结束。以工业领域最基础的指标为例,俄罗斯和美国都是8000-9000万吨,而中国钢铁产能超过10亿吨。而且中国还在很多原材料、零部件领域占主导地位,之前欧盟官员抱怨,制造火药需要一种特定棉花,这种材料主要来自中国,但几个月前来自中国的棉花运输就停止了,导致欧洲火药生产商无法制造足够数量的炮弹。这不怪我们,谁让欧盟之前制裁新疆棉花,他说的“特殊棉花”是硝化棉,而硝化棉的重要原料很多来自新疆,他们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也足以说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人还是比较鸡贼,他非常希望挑起中国和美国对抗,最好能彻底打一仗,然后两个国家两败俱伤暂时退出历史舞台,而其他魑魅魍魉就可以出来扯大旗了。中国知道,美国也知道。美国虽然现在也是癫狂状态,但起码还是有些理智的,美国并没有信心自己能带领北约31个国家打2个对手。其他国家意识到了中国的战争潜力是可以把美国掀翻的,美国也意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