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商家是否愿意做得更多、去“奉献”什么,那就交给市场竞争去筛选、倒逼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西安一家星巴克员工将刚坐下的男子驱赶走。网传视频显示,男子询问:“不让坐是吧?”星巴克员工则回应:“你要坐就手机下单,你可以去商场那边坐。”最终,这名男子起身离开。视频拍摄者表示,他看到这个小伙子刚坐下一分钟就被劝离,称店员一共劝走了3拨人,当时也没多少人,不理解为什么不让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互联网上支持店家的声音颇多,“最讨厌不消费坐那边半天,害其他消费者都没地方歇脚”“消费入座还要写?这不是正常现象吗?不消费怎么好意思坐”“没占到便宜就委屈上网讨拍,至于吗”……

这也说明一些基本的商业伦理人们还是明白的,“谁消费谁享用”,不过是一种常识。当然,商家可以放弃这种收益,像有些网民说的“格局大一点”,摆一堆椅子随便坐。但是,商家不愿这么大方也无可厚非。

倒是拿着镜头一通拍,一定要求商家给自己免费坐的行为,有点胡搅蛮缠的意味。甚至,这是一种对营商环境的干扰,试图通过舆论施压给商家强加不必要的义务。

仔细想想,不消费不让坐的事,或许也只有发生在咖啡厅,方才有一种新闻效果。换一个语境,“××门店被曝不消费不让坐”,人们可以尝试着给××填上其他餐馆、小吃等品牌名称,脑海中是不是会飘来一句话: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也说明,或许曝光的人其实也明白,这样的事情只有发生咖啡厅这样的场所,才有可能引发关注。因为一定程度上带有“小资情调”语境的消费空间,代表一种更高的服务水准,更可能包容无理的抱怨。

此前,宜家也曾出现过大量“蹭睡族”的情况——不少顾客跑到宜家的沙发和卧室区睡觉,商家也曾一度表示“不介意”,后来因为蹭睡过多,又改口“鼓励体验而非真睡觉”。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一个高宽容度的规则“玩不下去”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遗憾,这意味着很多场景下还无法形成一个有默契的、彼此共情的消费文化。商家提供一定的宽容度,消费者也善用规则,彼此体谅,并求取收益和公共形象的最大公约数。一旦规则被滥用,那么原本有温度的规则只能退回最基本的商业伦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无可厚非,却也是底线了。

也有媒体报道,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星巴克已经开始实行“消费入座”。星巴克官方客服则回应,确有“消费入座”一事,如果不消费会被礼貌劝离,但不会强制顾客消费。

对于商家来说,这当然是它的选择,无可指摘。但这也意味着,商家主动放弃了品牌身上的一些无形资产,比如更有友善的公共形象、更加包容的消费空间等,久而久之可能也就失去了自身标签化的内涵,变得“普通”和“大众”。

对于这种经营策略的变化,人们没法进行是非评价。人们应当明白的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没必要对商家有过高的道德期待,甚至进行道德绑架,只要遵循基本的商业伦理就可以了。至于商家是否愿意做得更多、去“奉献”什么,那就交给市场竞争去筛选、倒逼。消费者对此没必要太过苛刻,更不必恼羞成怒,消费者握着用脚投票的权利,这就足够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