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最大限度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自5月20日至5月24日,无锡两级法院开展“小标的 大民生”集中执行周活动,攻坚一批涉民生小标的案件,在炎炎夏日来临之际,努力以执行干警“辛苦指数”换取更多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周鏖战之中,无锡法院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执行联动机制效能,以高质高效、有力有序的执行工作,顺利推动一批执行案件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案例一

激活交叉执行,通力合作见实效

宜兴法院执行的两起涉某科技有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纠纷案,标的额共计28000余元。经了解,被执行公司现已不在原注册地经营,其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高某已经将厂房设备搬迁至江阴市重新开展生产。经过与江阴法院的协调研判,宜兴市人民法院成功锁定了高某新厂房的生产场所。5月23日,江阴、宜兴两家法院执行干警到达高某经营场所,向其送达执行通知书,并向其明确其应履行的付款义务,现场搜查扣押被执行人企业所有的汽车一辆。在执行干警的震慑下,高某立刻多方筹措资金,主动履行了付款义务,申请执行人成功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款。本案中,江阴、宜兴两地法院通过交叉执行机制,有效整合了区域执行资源,形成强大执行合力,推动两件涉工资案件快执快结,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二

终本清仓,步履不停

这是一起十几年前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滨湖法院穷尽财产查控措施,仍未发现被执行人及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终本。近期申请人向法院表示被执行人已经去世。终本团队立即对该线索进行分析,并前往社保局进行调查,最终发现养老保险金中属于遗产的个人账户部分金额被被执行人的女儿领取。法院多次与被执行人的女儿电话联系均被拒接。本次集中执行,执行干警前往被执行人女儿家中进行核实沟通,经过释法明理,被执行人女儿自愿将其领取的金额全部归还申请执行人。今年以来,无锡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决策部署,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坚持“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原则,努力推动执行积案“历史包袱”减负释压、有序出清,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三

法检联合,向“拒执”亮剑

5月23日,新吴法院执行局突击搜查某快捷酒店,邀请了检察院派员参与执行、见证执行。执行中,发现该酒店名下账户虽没有资金往来,但实际账簿显示营业收入月均5万元以上,酒店前台用于收款的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以及美团、携程等网上订房均使用个人账户收款。针对现场发现的隐匿财产线索、涉嫌拒执犯罪情形,执行人员与检察院同志根据法检协作协议,现场确定取证方式,落实取证要求,针对确认犯罪事实的关键环节当场进行了证据固定。在完成相关工作后,新吴法院执行局对该酒店负责人采取司法拘留十五天的措施,并将追究拒执犯罪的线索整理移送公安机关。今年以来,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无锡公检法联合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进一步统一办案尺度,汇聚攻坚合力,依法严惩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妨害公务,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虚假诉讼等犯罪行为,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四

执行110,即接即办

5月21日下午四点,惠山法院执行110接到线索举报电话,反映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某物流公司名下车辆在张家港某小区出现。执行干警当即出警,于17点30分抵达张家港。鉴于车辆为可载重40吨的重型半挂牵引车,执行法官采用物联网电子封条予以查封,一旦被执行人出现即可告警,既看住了车辆不被转移,也有利于进一步查找被执行人踪迹。本案中,法院“执行110”实行全天候备勤工作机制,建立了举报线索快速核查、快速处置、快速出警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执行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此外,本案的车辆查封应用了无锡法院特色的物联网电子封条,智能高效、震慑有力,是无锡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又一生动实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五

两地法院千里联动,跨域执行显合力

5月17日,惠山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平台收到湖北省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协助执行函,请求协助强制清退房屋。惠山法院执行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老河口法院取得联系,了解案件具体情况。5月20日老河口法院执行干警抵达惠山法院,双方再次就案件及房屋情况进行沟通,共同研讨执行方案。5月21日,惠山法院执行干警和老河口法院执行干警共同前往腾房现场通力协作,耐心向被执行人释明法律义务,在强大的执行威慑下,被执行人与买受人达成协议,有效化解纠纷。本案中,执行法院秉持“天下执行是一家”理念,实现了“千里之外”两家法院的协同执行,让“单打独斗”变为“群策群力”,高效高质兑现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案例六

异地执行,法官“火眼金睛”辨踪迹

5月21日,滨湖法院执行法官一早奔赴南京,调查被执行人王某名下被抵押房产,起初走访调查未发现被执行人,当执行法官离开小区时,突然发现进小区的人十分面熟,“火眼金睛”识别到正是被执行人王某,遂将其带回家中进行搜查,并搜查出若干名牌酒类,予以扣押,并向王某送达房产拍卖公告。王某在此执行态势下提出愿意执行和解,当场支付部分款项,并承诺一个月内将剩余款项凑齐支付给申请执行人,双方顺利达成执行和解。本案中,执行法官不辞辛劳奔赴异地,坚决贯彻落实“每案必搜”要求,绝不放过被执行人一丝踪迹,有力践行了司法为民承诺。路途虽远,执行的决心决不减;案件虽小,执行的力度决不降!

案例七

执行司法救助,为弱势群体送温暖

5月21日,宜兴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双方当事人均为残疾人的涉民生案件。该案中申请人因交通事故成为植物人,被执行人为听力障碍四级伤残,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执行法官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关键点,推动双方开展和解工作。同时,考虑到当事人双方实际困难,执行法官借助司法救助机制,努力为申请执行人缓解生活压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本案中,司法救助制度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利用社会力量对难以维持生存的申请执行人予以物质层面的帮助,既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又彰显社会人文关怀,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充分保障了特殊群体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八

法官工作站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5月23日,宜兴法院执行局通过宜兴市“法官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这一平台成功解决了一起涉及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展现了该平台专业的服务能力和高效的问题解决机制。本案标的额仅为6473元,但小区物业服务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处理不当极易激化矛盾。执行法官会同物业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组织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协商,并邀请检察官见证执行。在协商过程中,物业公司充分听取了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双方就业主提出的管道堵塞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业主当场支付了物业费,矛盾纠纷得以化解。本案中,执行法院积极借助“法官工作站”特色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执行矛盾纠纷化解。

来源:无锡中院执行局

编辑:赵伟

审核:李思红

BREAK AW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