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因为三件事出名:一是读金庸,二是孔子“后人”,三是左派言行。

这三个东西看起来实在矛盾,因为拥护传统文化,是儒学代表的人,却常在网上口无遮拦,骂天骂地。

金庸世界里快意恩仇,被他贯彻成了“睚眦必报”,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担当,立场左右摇摆,让人觉得他有精神分裂。

孔庆东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到底哪点配的上他“北大教授”的名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取消年夜饭?

孔庆东是山东人,因为祖籍与姓氏都和孔子一样,曾自称是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真假不好说,但他做为儒学代表,和一众学术大佬上过《百家讲坛》节目。

这档节目里,他常常能把枯燥乏味的历史讲得热血生动,充满江湖气息,对历史文学的剖析角度也非常独到。

毕竟,孔庆东1996年获得北大博士学位,之后留任至今。

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当代小说喜剧和通俗文学,包括鲁迅研究和思想文化批评等。

文学方面的知识十分过硬,在社交平台上因为丰富的学识和犀利的发言备受关注。

2019年他出版了《金庸者谁》的课堂讲稿,全书是他在北大开设的通选课上课内容。

架构完善,并且也极大展现了孔庆东轻松戏谑的语言风格,获得外号“北大醉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也出在他的特色言行上,他独特见解,犀利发言在电视上中可以带来节目效果,可他的个性延续到平时的发言中却很容易引发争议。

《百家讲坛》之后,孔庆东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也受邀参加了很多的采访和活动。

在这些公开场合他保持着“毒舌”本色,言辞十分偏激。

2021年2月份,这位德高望重的北大文学系教授语出惊人,在微博上发表了“禁止放鞭炮、禁止过春节、禁止年夜饭”的等言论。

在孔庆东继续说明为什么要废除年夜饭,表示有三个理由:一个是许多人吃年夜饭后会出现肠胃问题,上吐下泻要去医院就诊,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1. 年夜饭难免要喝酒,人喝了酒会闹事,这不利于社会治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先进的国家都不吃年夜饭,年夜饭已经是“陋习”,影响我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上都是孔庆东细数年夜饭的种种“罪过”,不出所料招来一片骂声。

很多网友痛批孔庆东的脑残发言,禁年夜饭,禁春节,然后呢?还想禁止什么?

孔庆东也和网友骂成一片,但他在不对骂中的反应却很奇怪,比如别人指责他要取消年夜饭是闲得没事干,他则反骂对方是无知,是汉奸,是造谣。

他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孔庆东当初原文底下的有暗暗指出,他这段发言其实是反讽,还称自己这帖子“钓到汉奸国贼无数”

原贴中配的是《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剧照,指的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孔庆东就是故意说反话,如果谁要是来喷他,谁就自证是无知,是汉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庆东也许从未想禁止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和习俗,看看他以往的发言,就知道他是坚定的维护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但是在那几年,多个地区颁布了禁止放鞭炮、祭祀不能烧纸的规定,让孔庆东非常气愤,也很无奈。

加上还有隔壁的“偷国”总想拿我们的东西申遗,我们还不守护自己的节日习俗,谁来守护?

因为孔庆东是研究鲁迅文学的专家,鲁迅以笔为刀,针砭时弊言辞激烈,总戳中国人爱“折衷”的特点。

他孔庆东也有样学样,既然都禁了,那年夜饭也禁掉算了

不少分析出这点的网友得到了孔庆东的称赞,明白他深意的人更是称孔庆东“刀子嘴中国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整个事情看下来,就是孔庆东对这些习俗被禁的事情很不满,爱之深,责之切,只能在网上发泄情绪,可表达方式非常欠妥导致了骂战。

作为文人,他掉书袋的老毛病犯了,有话不直接说,弄个“反讽”。

现在上网的人哪有空做阅读理解,孔庆东还是北大教授,当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孔庆东被误解成是“废除年夜饭”的提议人也不冤枉,毕竟要知道在什么平台说什么话。

很多人被他这番言论带偏,也都被他打上了无知无耻的标签,实在没有必要。

但孔庆东“有话不好好说”的行为还不止这一件,更过分的是他常常不分场合地恶意揣测,传播谣言,其中包括不少文学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污蔑莫言装穷

做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出生于山东高密的莫言,幼年时家境贫寒,加上国内时局动荡,莫言读到五年级后即辍学了。

莫言在很多公开场合讲过自己幼年生活的艰辛,“饥饿”和“孤独”是他最深刻的记忆。

那个艰难年代里的生活经历,都成为了莫言日后文学创作的源泉,能给童年留下唯一影像记忆的,就是莫言在1962年春天拍摄的一张照片。

那时的莫言只有7岁还在读二年级,长着和现在一样的方脸,穿着掉了两个扣子的棉袄,但胸前却“闪闪发光”,据莫言说那是一个冬天积累下来的鼻涕和污垢。

也不是小孩子邋遢,因为生活穷苦,没有足够的擦鼻子纸巾,也没衣服换,就都蹭在上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着的裤子也是一长一短,是小莫言还没学会熟练地扎裤腰。

莫言在散文中自嘲过照片上的自己“丑陋无比”,但那段岁月实在刻骨铭心。

小时候的莫言经常穷得没衣服穿,除了冬天都是光着到处跑,像小狗一样,把能吃的都往嘴里送。

大家都吃不饱饭,莫言的母亲饿出了痨病,但还要下地干活和劳作。

因为生产队里拉磨的驴都饿死了,人就成为了主要劳力。

这样一张真实的黑白照片,让莫言和照片背后的沉重背景成为了大家讨论的话题,但孔庆东总能发现“不一样”的地方。

莫言不是说自己小时候饥寒交迫吗?

照片上的小男孩看上去却是一张方方肉肉的脸,没有面黄肌瘦,也没有营养不良的瘦骨嶙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庆东因此发文暗示说到,虚构的文学可以改变真实的记忆。

你这个大作家写多了“穷人”的故事,自己就变成真穷了?这难道不是迷失了“真我”吗?

你莫言不是说吃不起饭吗,?不是没衣服穿吗?

孔庆东话里话外都在说莫言撒谎,称他在得奖之后“虚构记忆”,这张莫言自己晒出的照片正好打脸。

有人很不解,觉得莫言为什么要谎称自己小时候过得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