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今年在前还是后,夏天会有大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天气状况截止到目前还是挺复杂的,极端天气天气较多,多地出现暴雨、大风和冰雹的天气过程。
例如,河南刮起10级以上的大风,造成小麦大面积倒伏,减产是无法避免了。另外,还有广东的暴雨和冰雹天气,以及广西的暴雨、特大暴雨,像广西南部,南宁、钦州等地,其中,南宁国家站5小时降雨量突破200毫米,打破当地5月单日降雨纪录。此外,还有近日石家庄也遭受暴雨袭击,造成部分城市内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看上面这些恶劣天气,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里,还感觉不到什么,只是出行不方便而已。但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这就是自然灾害,田间积水不仅会造成即将收获的作物倒伏,还会因为田间高温高湿,导致正在生长的作物出现病虫害,导致减产。
好在,我们现在的农业技术水平要比古时候高明不少,能够减少一些损失。但这要是在古代,这样的天气情况就是灾年景,人们的生活会变得非常困难。
这就应了古人总结的那句农谚“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像农谚“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芒种是在公历6月5日这天,而端午节是在公历6月10日,很显然是“芒种端午前”,我们看看一些地区的情况,这句农谚总结的还是非常准确的。
古代的时候,农业水平较低,产量又不高,又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科学的天气预报,只能是通过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
通过长期的记录和观察发现,芒种如果在端午之前,预示着雨季会提前到来,持续性降雨会影响麦子收割,也会影响夏季作物种植,耽误农事,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处处有荒田”的情况,也就是灾年;芒种如果在端午之后,预示着雨季会推迟来临,农民就可以及时抢收麦子,及时播种夏季作物,大概率会在秋季丰收,农民就会有饱饭吃,也会买点儿酒肉犒劳自己,所以有了“处处有酒肉”的说法。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古人总结芒种农谚来判断接下来的天气走势。
1、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2、芒种火烧天,大雨十八番;
3、芒种北风起,庄稼根干死;
4、芒种不旱会大旱;
5、芒种不雨汛来旱;
6、雨打芒种头,旱死小芋头;
7、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
此外,老人们说今年是“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也是预示着今年的天气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极端天气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2024年夏天的旱涝分布情况如何呢?
从早前一些机构的预测来看,预计2024年汛期(5月至9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交替出现,极端气候事件概率偏高。总降水量预计在850至1000毫米之间,较常年偏多。期间将出现8至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涝情重于旱情,洪涝和地质灾害较常年偏重。汛期平均气温预计在23.5至24.5℃之间,较常年正常略偏高,最高气温可能达到41.0至42.0℃,稳定通过22.0℃的终日在9月中旬。
下面具体来看:
1、初夏(5月至6月)
气温:5月略偏高,6月正常。
降水:5月降水略偏少,6月略偏多。期间多局地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局地有轻度夏旱天气发生。
2、盛夏(7月至8月)
气温:整体正常。
降水:7月降水正常,8月略偏多。预计有4至5次暴雨天气过程,但无明显洪涝天气。值得注意的是,8月中下旬有10天左右少雨天气时段,个别地方可能出现轻度伏旱天气。
3、初秋(9月)
气温:正常略偏高。
降水:降水量略偏多,秋绵雨强度与常年持平。
全年来看,降水量在900至1800毫米之间,但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北部地区降水量多于南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量偏少1至2成,而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至2成。时间上,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期间极端性强降雨事件可能偏多,且局地累积放大效应显著。
总的来说,2024年夏天可能呈现降水旱涝并存的局面,其中涝情重于旱情。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大家要提前做好防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