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很心酸。

送外卖、跑网约车、卖保险,被称为中年人失业三件套。

但现在,可能痛失一个选项。

因为,#多地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冲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提醒慎入?!因为很多地方网约车太多,乘客不够用了!

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网约车饱和的背后,是网约车平台在扎堆上市。

最近一段时间,嘀嗒出行、如祺出行、曹操出行纷纷宣布,赴港IP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未免也有点巧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约车猫姐打得多,但网约车的财报,猫姐却很少看到。

事关至今,国内尚未跑出“网约车第一股”。

此前在美股上市的滴滴,因为接连经历了2018年“顺风车杀人”事件以及2021年“秘密交表”赴美流血上市事件,从纽交所上市后又退市。

因而,我们很少有机会能了解网约车平台真实的账本。

但IPO,给了我们这个窗口。

有意思的是,虽然都是网约车平台,但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发展模式,有明显区别。

比如说曹操出行,不仅提供网约车出行服务,还提供车辆租赁业务,甚至自己还卖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缘于,曹操出行背靠吉利这个第一大股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用自己造车,曹操出行就能拥有超31000辆车的定制车队,还可以向第三方销售定制车,还能利用吉利的换电站和汽车维修店网络为司机提供服务。

妥妥的有个好爹疯狂喂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背靠大树的,还有如祺出行。

它的初创股东,包括广汽、腾讯、广州公交集团等巨头,后又引入小马智行、广州产业投资集团等战投,可谓背景雄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大的股东背景,也让如祺出行有了更多讲故事的空间。

如祺出行既和一般网约平台一样提供出行服务,也在孵化自动驾驶网约车Robotaxi(初级阶段),还打造了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提供车队管理及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上述两位“富二代”不同,嘀嗒出行由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及李跃军等5人联合建立(后续又引入了蔚来、腾讯、京东、高瓴等战投),走的商业模式也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顺风车业务的平台之一,嘀嗒出行是国内除滴滴出行外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

迄今为止,顺风车业务都是嘀嗒出行最重要的业务,营收占比超过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靠不同的大佬,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

那么,这些网约车平台,赚钱吗?

都知道,原本,网约车市场是滴滴一家独大。但在滴滴出事后,曹操出行、T3出行、高德等玩家先后加大投入抢占市场。

但截至目前,滴滴的市场地位依然无法撼动,市占率达到了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在行业内占据碾压式的优势,在上市之后的连续几年,滴滴一直是亏损状态,反倒在纽交所退市后的去年,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超5亿元。

第一名盈利尚且如此困难,排在后面、市占率要小得多的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目前自然无法避免亏损的局面。

目前,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分别在网约车市场中排名第三和第七。

曹操出行的营收规模是如祺出行的五倍,比专做顺风车生意的嘀嗒出行更是翻了13倍还有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生意越大,亏得越多。

2021-2023年三年间,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一个亏了近70亿,另一个亏了超20亿。

反倒是营收规模更小的嘀嗒出行,三年一共赚了18.43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与嘀嗒出行专做顺风车的商业模式有关。

顺风车,是完完全全的轻资产模式,只需要提供平台供车主和用户接洽,然后就可以坐等收服务费。

看,顺风车一单收9个点,出租车一单收5个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像另外两个平台,一单下来,还要给用户补贴、司机补贴,还要折旧成本,还要给聚合平台佣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利率也是最高,一度超过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赚,也难怪滴滴当年要疯狂做大这块大蛋糕!

不过,虽然血赚,但嘀嗒出行也并非没有烦恼!

比方说,平台活跃的私家车车主和顺风车搭乘用户,好像已经不怎么增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比如说,为了获客,不得不加大跟第三方聚合平台的合作,服务成本也有所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顺风车市场虽然赚钱,但一直被认为是相对狭窄的市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国内出租车、网约车以及顺风车3类业务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8.5%、37.8 %及3.7%。

也就是说,顺风车的应用场景及市场规模均相对较低。

这也导致嘀嗒出行在未来增长上,想象空间相对有限。

或许也是受制于此,嘀嗒出行始终未能如愿上市。

迄今为止,嘀嗒出行已经在2020年10月、2021年4月、2023年2月和2023年8月四度递交申请IPO,但均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已经是嘀嗒出行第五次发起上市冲击波。

而隔壁的如祺出行,也是在2023年8月18日递表失效后,再一次申请上市。

至于网约车平台为什么都这么渴望上市,答案或许也已经很明显。

比如嘀嗒出行,战投们投了这么久,总要有个退出的路径,上市便是最终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比如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来,手上的现金,都不够亏一年半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市,才能继续把故事讲下来。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

资本市场,早已不是过去那个热血沸腾的资本市场。

网约车多地饱和后,资本市场还会埋单吗?

恐怕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