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十六次西征:哪一次最远?哪一次又最难?(下)

七、高仙芝三次西征

上文说到高仙芝智取小勃律,我们接着再聊。

第二次是远征竭师国。

天宝八年(749年),大唐藩属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与黄姓突骑施眉来眼去,组成反唐小团体。吐火罗叶护怛伽罗上表请唐廷出兵,于是玄宗命高仙芝率军西征竭师国。

从安西至竭师距离还要远于小勃律,但因有了第一次远征的经验,高仙芝这次准备的更加充分,加上形势有利于唐军,行军虽然艰苦,却很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宝九年二月,高仙芝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击败了竭师国军队,俘虏了国王勃特没,又于同年底突袭石国,生俘其王和部众。回师途中又顺手灭了黄姓突厥施,超额完成了西征任务。

第三次就是恒罗斯之战。

不过,高仙芝灭石国却是非正义的,是他觊觎石国财货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史载,他在攻占石国后私留了十几斛瑟瑟,五六匹骆驼驮运的黄金,以及大量好马宝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高仙芝把石国国王车鼻施押到长安处死后,就引发了诸胡恐慌和震怒,“由是西域不服”,车鼻施之子趁机派人奔赴大食,准备联军攻打安西四镇。

高仙芝得知后先发制人,率蕃汉兵3万从龟兹越葱岭攻大食,“深入大食国境内700余里,到恒罗斯城”,由此引发了恒罗斯之战。

八、耶律大石西征中亚

耶律大石,契丹皇族,耶律阿保机八世孙,文武双全。

辽天庆五年(1115年),二十八岁的耶律大石参加辽朝科举,与汉士子同场角力,竟得中进士,亦《辽史》所载唯一契丹进士。

可惜他生不逢时,时辽已至穷,在中进士第二年,完颜阿骨打立金,击辽,辽之五京相继陷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24年夏,耶律大石见辽大势已去,乃引200铁骑西行,希望去西方重塑契丹人之荣耀。

耶律大石一路艰辛,抵其国最远西北重镇可敦城(今蒙古国哈达桑)。之前一年,天祚帝之子耶律雅里被立为帝,藏匿于此,现已死,城内之众离心,耶律大石趁机竖复辽大旗,集精兵万余,自立为王。

后,耶律大石又遥尊被金所俘的天祚帝为主,在可敦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一待就是五年。

但他很清楚,再休养生息,大辽也不可能复昔日人口和地域,更不可能去挑战势头正旺的女真帝国。

于是,1130年,耶律大石做出重大决策——继续挥师西进,去征服西方的土地和人口,“以养兵待时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耶律大石西征,第一个立脚点是叶密立城(今新疆额敏),旁近有万名游牧契丹人来投,大石之兵大增。

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称帝,依旧称“辽”,史称“西辽”。同时依当地突厥习俗,又云“菊儿汗”,即“众汗之汗”。

耶律大石驻叶密后,声名远扬,时虎思翰汗国久困于边寇,乃派使请求庇护,愿归附于辽,大石欣而允之。

就此,耶律大石毫不费力的进驻八拉沙兖城(虎思翰国都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克马克),并在此建都,更名“虎思翰尔朵”。

1137年,耶律大石继续西进,击败东西喀喇王朝,同年又攻打高昌,迫使回鹘汗国不再称汗,而改称“都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41年,西辽在扩张路上又遇到强大对手——塞尔柱帝国。耶律大石亲率辽军与其所率西域联军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会战,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败10万联军,战后,塞尔柱帝国退出中亚,西辽遂成为中亚新霸主。

之后,西辽又向西北进攻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王阿提西兹投降,也做了西辽属国。

历时十年的西征,使耶律大石迅速完成了称霸中亚的伟业——疆域北起巴哈台山,西达咸海,东到新疆中部,西南界阿姆河,成为整个中亚最强大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蒙古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主要用兵西亚,由铁木真亲率,兵锋直指印度,以及里海、黑海和俄罗斯,又称“成吉思汗西征”。

1219年,花刺子模劫杀蒙古使者和商团,铁木真以此为由杀进中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刺子模虽有军队40万,又有精良的武器、坚固的城池,但军心涣散,战斗力不强。蒙古不仅有20万大军,而且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进攻利器——成建制的炮兵部队。

所以,蒙古军一路势如破竹,窝阔台攻下花剌子模坚城讹答刺,铁木真拿下军事重镇不花刺,术赤和察合台更是掘开阿姆河,将花刺子模国都玉龙杰赤城夷为平地。

花刺子模王摩诃末逃至里海一小岛上,哲别和速不台率军穷追,为了捉拿摩诃末(已病死但哲别并不知),这支蒙古军从里海攻入波斯,后又越过高加索,横扫钦察草原、南俄罗斯平原以及乌克兰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21年,蒙古军在印度河畔与摩诃末之子札兰丁的军队遭遇,蒙古铁骑彻底摧毁了花刺子模的残余势力,札兰丁逃入印度。

1223年,成吉思汗率主力东返,哲别、速不台部也在击败俄罗斯诸国与钦察人的联军后退兵。

第一次西征,蒙古军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朗、印度等地,为后面的两次西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西征称拔都西征,又因各路统帅皆是铁木真子孙中的长子,因而又称“长子西征”。

1235年,承继汗位的窝阔台以术赤长子拔都为帅,长子贵由为副帅,拖雷长子蒙哥、察合台长子拜答尔为先锋,率15万大军西征钦察、俄罗斯诸国。

这次进军路线是沿阿尔泰山由蒙古灭不里阿尔。蒙古军用了半年才破城而入,之后,又顺伏尔加河南下,击下游的钦察人,钦察人不堪一击,很快败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37年秋,拔都决定沿伏尔加河北上,进攻俄罗斯东北部,然后自北向南,解决南俄罗斯。此时俄罗斯四分五裂,小城邦国星罗棋布,同年冬,蒙古军六天破梁赞公国,尽屠其民,七日火烧弗拉基米尔公国,劫掠而去。

次年2月,拔都在钦察草原建立了自己的钦察汗国。

1240年,蒙古出征南俄罗斯,不到一年,即占领全境。同年底,又兵分两路,杀向欧洲中心区。南线大军由拔都统帅,攻匈牙利;北线则由拜答尔率领,攻波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2月,北路蒙古军渡过维斯杜拉河,杀至波兰西境,不久,拜答尔为捷克军袭杀,被迫穿过捷克,与入侵匈牙利的拔都部会合。

3月,两路蒙古兵进入中欧平原,到达达佩斯城,将欧洲重骑引入沼泽,而后围歼。此时,恰逢窝阔台去世,拔都便开始撤兵,第二次西征结束。

第二次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并建立了第一个元朝宗藩国——钦察汗国。

第三次西征又称“旭烈兀西征”。

窝阔台死后,蒙古为大汗之位发生激烈争夺,最后,贵由胜出继承汗位。1248年,贵由病逝,拖雷子蒙哥夺位成功。

蒙哥继位后积极筹划进一步扩张,他培植胞弟忽必烈和旭烈兀,以前者负责国内事务,以后者为西征统帅,于1252年开始了蒙古帝国的第三次大规模西征。

8月,旭烈兀的先头部队1.2万人由怯的不花率领,进攻忽肴思丹,占领其大部。次年5月,开始围攻吉儿迭苦黑堡,至1254年将其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53年初,旭烈兀亲率主力经别失八里,渡阿姆河,抵达波斯,杀入木刺夷和黑衣大食疆域。

1256年,旭烈兀灭木刺夷,次年,抵达阿拔斯首府巴格达,向哈里发劝降,遭拒。1258年,蒙古军攻陷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

旭烈兀连战连捷,在接受亚美尼亚国王归顺后,又开始攻打叙利亚。

1260年,西征军借助火器攻陷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并虏其王纳昔儿。然此时又传来蒙哥在钓鱼城战死的消息,旭烈兀遂退回波斯,留怯的不花继续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怯的不花遣使劝降埃及王忽秃思投。埃及方面不仅杀死使者,还派兵出击,击败怯的不花。第三次西征遂止步于埃及。

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并在波斯建立了又一个元朝宗藩国——伊利汗国。

十、乾隆灭准格尔

1745年,准噶尔第三任大汗噶尔丹策零去世,其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尔承继汗位。木札尔残暴嗜杀,引发了各部不满,在短短五年内三次爆发内乱。

这无疑给了早就觊觎此地的清廷和沙俄机会,两者都在制定出兵准噶尔的计划,就看谁能抢先一步。

1755年1月,乾隆不顾群臣发对(只有傅恒支持),决定出兵伊犁,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甘总督永常提出“裹粮进剿”,就是带足够的粮草出征,徐徐而进,打持久战,但乾隆却认为机不可失,为避免沙俄的干涉,应速战速决,所以必须采用“蒙古行走之法”,即以轻骑兵快速进攻。

最终,清朝5万大军只带少量肉干,于同年二月就出发了。可以说乾隆的决策毫不拖泥带水。

清军兵分两路,北路大军从外蒙出发,主将为定北将军班第,副将为阿睦尔撒纳(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外孙),外加外蒙的王公、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共2.5万人,7万匹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路以永常为定西将军,萨刺尔为副将,也是2.5万人,7万匹马。两路大军约定在博罗塔拉河(伊犁东北300里)会师,然而直捣伊犁。

清军在推进过程中采取“以准攻准”的策略,两路副将分别领6000人先行,他们一路之上招降纳叛,“各部落大者数千户,小者数百户,无不携酒牵羊以降,兵行数千里,无一人敢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用了不到两个月,两路大军就到了博罗塔拉河,随后向伊犁发起总攻。

此时,阿睦尔撒纳已有不臣之心(攻占伊犁后,他广结党羽,要挟清廷封其为“四部总汗”,后又抢掠清军台站,袭击伊犁),乾隆亦有所察觉,所以命班第暗中观察其行,并要求班第抢先攻克伊犁。然而,阿睦尔撒纳抢先攻克伊犁,又招降了大批准格尔部众。

达瓦齐则拒绝投降,他带领1万军队退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这里后负山崖,前临泥淖,易守难攻。5月14日,阿睦尔撒纳和萨刺尔抵达格登山下。当夜,阿睦尔撒纳派20人到达瓦齐军营探查,结果达瓦齐军竟以为清军杀到,纷纷逃散。阿睦尔撒纳趁机进军,收降4000余人,达瓦齐仅带2000人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瓦齐逃到南疆,清军一路穷追,南疆各部也纷纷响应清军号召,围堵达瓦齐。最终,维吾尔首领霍集斯在乌什附近堵住了达瓦齐,将其绑来献给清军。

至此,准噶尔汗国宣告灭亡。清军从出兵到胜利,只出兵5万,用时3个月,堪称顺风顺水。不过后来,在平准格尔过程中壮大起来的阿睦尔撒纳又起反心,导致天山南北变乱复起,班第亦在平叛兵败后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4年,新疆各地相继爆发反清起义,次年,乌兹别克人阿古柏趁乱率军进入新疆,欲脱离清廷自立,而临境的沙俄也乘机出兵占了伊犁。

大清西北局势岌岌可危。

但此时清廷正被西方列强整的焦头烂额,根本无暇西顾,而权臣李鸿章也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主张“力难兼顾”,应先顾“海防”,清廷也逐渐开始倾向于放弃新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年届古稀的左宗棠站了出来,他针锋相对的反驳李鸿章的“新疆贫瘠论”,说新疆“是块万万不能让出的聚宝之盆,应趁外国人还未下手之时,抢先收复新疆。”

最终,他的提议得到了慈禧的支持。于是在光绪元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抬棺西行,来到肃州,全权指挥新疆战事。

左宗棠到达新疆后,先是认真分析了新疆的敌情、地形、气候等情况,然后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速决”的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先北后南”,就是先进军天山以北,以乌鲁木齐为主要目标,先行剿灭该地的白彦虎、马人得部。因该地总共只有五千叛军,战力较弱,先行灭之有利于提振士气,更可以给清廷以信心,争取更多的援助。

而后再加兵南路之敌,进军天山以南,彻底摧毁阿古柏老巢。这样不仅可以收复南北两疆,还能防止伊犁俄军乘机南下。

而“缓进速决”则是左宗棠基于对战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和地理因素全面分析后,所制定的方针。他指出:“决机制胜,全在缓进速决四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他对叛军发起进攻后,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全部收复了被阿古伯侵占的乌鲁木齐、北疆等地,而后又攻克达坂、托克逊等地,收复鄯善和吐鲁番,至1881年收复新疆全境。

历次西征难度评价:

李广利两征大宛,第一次从长安出发,第二次从敦煌出发,最远到达大宛,因西域不在控制之内,路线又极长,所以难度系数五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汤灭郅支单于,从西域都护府治所乌垒城出发,最远到达康居,虽路线不甚长,又有西域诸国相助,但因是自筹兵力,难度系数三星。

吕光西征,从长安出发,最远到达龟兹,虽没有跨越葱岭,路途算不上远,但由于西域未服,困难并不小,所以难度系数三星。

苏烈灭西突厥,从长安出发,最远到达石国,路途虽不是最远,西域也在大唐控制之下,但却是以弱击强,战果最丰,所以难度系数五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裴行俭西征,从长安出发,远至碎叶,活捉伪可汗,虽然全程用计,但不废大唐一兵一卒,难度也不小,所以三星。

张孝嵩西征大食,从西域出发,在中亚铁门关会师,难度四星。

高仙芝三次西征,以智取小勃律最为艰难,不仅翻越整个帕米尔高原,还横穿坦驹岭,千里冰川,路途之长虽不如蒙古三大征,但难度犹有过之,所以五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耶律大石西征,从蒙古高原出发,卡特万之战打败塞尔柱帝国,攻占整个河中,最远到达花刺子模首府玉龙杰赤。路程虽不远,但时间却是最长的,足有十年之久,难度系数四星。

蒙古三大征,路程最长,成果最大,但有无敌天下的蒙古铁骑作保,难度系数四星。

乾隆灭准格尔,从北京出发,远至伊犁,难度系数二星。

左宗棠抬棺西征,从北京出发,至新疆全境,路途虽不远,但政治、军事环境恶劣,难度系数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