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为那些因为生理问题难以自然怀孕的夫妻带去了希望,但他们常常因为高昂的费用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近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部门印发《关于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明确将12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自2024年6月1日起执行。

“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仅是对有生育需求家庭的直接经济支持,更是通过公共政策杠杆,对辅助生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秘书长、悦恒咨询创始人兼CEO李泳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外地参保人员也可报销

据上海医保局介绍,前期,根据国家医保局有关立项指南要求,综合考虑医院发展和患者负担,上海市医保局对我市现行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规范,优化整合为“取卵术”等17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其中,12个项目纳入上海医保支付范围,涵盖取精术、人工授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必要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

具体来看,本次被纳入上海医保支付范围的12个项目中,甲类项目包含取卵术、人工授精等5项,乙类项目包含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7项。参保人使用“甲类”项目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使用“乙类”项目时,需由个人先负担10%的费用,其余部分列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辅助生殖被纳入医保,一方面可以减轻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也将推动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同时,也可能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法律咨询中心民商事专委会原副秘书长林先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悉,上海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周期数在全国排名第二,每年有超过10万个周期的辅助生殖技术需求。在上海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人群,有近八成是来自外省市。但不管其参保地是否已经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按照国家异地就医相关规定,即“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这些患者同样可按上海医保目录中的12个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报销,具体报销比例则参照参保地的政策。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其中,北京是最早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地区。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医保局宣布,将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并于同年7月1日起实施。

截至目前,北京、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和山东已先后将辅助生殖治疗纳入医保,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今年3月底,浙江省医保局也起草《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公布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据《征求意见稿》,浙江拟设立17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其中也涵盖了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试管婴儿中花费较高的环节。

对此,李泳梅表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不仅是对个体家庭生育意愿的直接回应,更是对整个辅助生殖产业乃至国家人口战略的重要推手。面对潜在的市场机遇,相关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同时政府与社会也应共同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服务质量,共同促进辅助生殖市场的健康发展,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贡献力量。

行业将进入加速期

受到生存压力加大、生活环境恶化、生理机能衰退及生育年龄延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育龄夫妇不孕症发病率逐年攀升。根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不孕不育。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不孕不育的育龄人口基数大,但目前渗透率并不高。根据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为8.2%,同期美国辅助生殖渗透率32%,我国辅助生殖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七弦琴(上海)医学工程公司首席架构师周树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将明显带动产业发展,形成良好产业循环,可以快速促进辅助生殖技术与产品的普及、优化、提升,通过大量临床实际效果,进行优胜劣汰,推动产业进一步加大科研,坚持高质量发展。

“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近几年在稳步发展中,新机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等不断出现,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但其中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周树然表示,比如,一些价格比较高、但成功率不够高的医疗服务方案与流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还不够强等等。

李泳梅也表示,尽管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市场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技术资源分配不均,高质量的辅助生殖服务多集中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相对匮乏。此外,高昂的治疗费用一直是阻碍普及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便在纳入医保后,非医保覆盖的部分仍可能对部分家庭构成负担。

李泳梅认为,公众对辅助生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差异大,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服务。同时,行业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包括服务流程标准化、医疗质量监控及伦理法律框架的完善。

数据显示,国内每年辅助生殖治疗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30万,约占总出生人口的3%。中信证券预计,2024年辅助生殖部分项目有望进一步纳入商保乃至各地区医保,相关服务的可及性有望进一步提高,行业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达到854亿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国辅助生殖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但相关技术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部分高端技术和药物依赖进口。

如江瀚所言,在辅助生殖领域,目前跨国药械企业依旧牢牢占据头部位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辅助生殖药物有80%依赖进口,而医疗器械则有95%需要依赖进口。

在江瀚看来,随着医保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辅助生殖市场将持续扩大,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辅助生殖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基因编辑、干细胞等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将更加先进和高效,为患者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患者需求的多样化,辅助生殖服务机构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赢得市场认可。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