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5月25日

是世界预防中风日

旨在加强人们认识中风的相关问题

预防中风

本期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进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 副主任 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委员

点击收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它通常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中风主要分为 缺血性 和 出血性 两大类。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约占中风的80%;而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症状的一组疾病,占20%左右。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均有上升,呈现出 男性高于女性 、 “北高南低” 等特点,并且正在呈 年轻化 趋势。

中风常见症状及有什么简便识别方法?

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中风发作,应及时就医:

1.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通常只在一侧。

2.突然出现的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如说话含糊不清或混乱。

3.突然出现的视觉问题,如突然失明、模糊或双重视觉。

4.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可能伴有晕倒或意识丧失。

5.突然出现的平衡和协调问题,如行走困难、眩晕或摔倒。

“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有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

极有可能是脑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向急救人员说明情况,并按照指示进行初步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哪些救治措施?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患者平卧、头部略抬高、开放气道、防咬破舌头、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1.帮助患者平卧:患者突然发病后保持镇静,切勿慌乱紧张等,避免猛烈摇晃昏迷患者,应帮助患者平卧。

2.头部略抬高:发现患者发病后协同其他人帮助患者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避免晃动。

3.开放气道:松开病人衣领,如有呕吐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导致窒息。

4.防咬破舌头: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

5.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为患者清除口腔分泌物,以防止堵塞气道。如果患者有意识丧失,呼吸微弱,脉搏微弱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急救人员到达后,会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随后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溶栓、取栓、手术等救治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有哪些有效的治疗?

“时间就是大脑”不仅表现在院前早期识别中,对于院内诊治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梗死的患者可以在发病后 4.5小时内 接受专业医生评估,且排除禁忌证,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经高级影像指导,时间窗也可进一步扩展至发病9小时内。

发病后6小时内的脑梗死若影像评估存在大血管闭塞,可接受血管内治疗,即取栓。通过取栓器械取出栓子,恢复血管再通,提高50%的良好预后率,使得患者可以完全或基本恢复发病前的日常状态。若进一步完善高级影像,时间窗可扩展至发病后24小时。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

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复发风险、疾病因素、生活因素等。

1.年龄:年龄越大,卒中发生风险越高;

2.性别:男性发病风险大于女性;

3.种族:有研究发现不同种族的人群患病率有一定差异。

4.遗传:家族中有人有卒中或其他脑血管疾病史,发病风险会增大;

5.复发风险:有卒中发作病史的患者,若不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仍有发病风险;

6.疾病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等;

7.生活因素:长期熬夜、吸烟、酗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和超重。

以上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1—4点属于无法干预的因素;5—7点是可防可治的。

预防中风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每天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2.调整饮食结构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3.戒烟限酒

4.控制好“三高”

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必要时规律服用降糖、降压、降脂药物,避免血糖、血压的明显波动。

5.作息规律适度锻炼:规律生活,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6.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规律口服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房颤需要抗凝治疗;颈动脉狭窄规范干预等。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己随意停药。预防中风方法较多,需根据个体情况不同方式不同。

建议定期检查与早期发现

对于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中风的高危因素,降低中风的风险。

1.脑卒中的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测,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的过程。

2.筛查对象包括有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史的人,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和年龄超过55岁的女性等。

3.筛查方式包括 监测临床症状、进行头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血液检测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卒中的风险。

4.对于高危人群,定期接受脑卒中的筛查是至关重要的。及早发现可以帮助患者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避免出现不可逆的后果,从而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高姗姗‍‍

编辑/ 初审:高淑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