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5月25日电 题:“春斗”再启 云门舞集接续传统探索艺术新可能
  新华社记者齐菲、章利新
  “过去,‘春斗’是培育年轻编舞家的平台,希望编舞家和云门舞者可以从中吸取养分。如今,我们更期待汇聚不同的观点和创新的尝试,大家一起在‘春斗’中找出新的可能性。”云门舞集艺术总监郑宗龙说。
  暌违6年,“春斗”再启。云门舞集日前在淡水河畔的云门剧场举行彩排记者会,宣布“春斗2024”将于25日、26日公演,邀观众欣赏不同视角下,身体在舞蹈艺术中创造的无限可能。
  1973年,台湾艺术家林怀民创立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并在1999年创立云门2团。为了给台湾年轻编舞家搭建平台,2001年“春斗”应运而生,邀请创作者与云门2团舞者合作演出,许多人由此成长并走向更大舞台。2019年,云门舞集与云门2团合并,“春斗”暂停。
  今年是云门剧场落脚淡水10周年,云门舞集借此启动“春斗2024”,邀请编舞家王宇光、苏文琪分别同5位云门舞者合作,带来作品《BE THERE》和《可以是无题》。郑宗龙携手台湾影像创作者全明远打造作品《身土》,通过微距高速摄影技术捕捉舞者的细微动作,从另一个视角观看舞蹈、理解身体。
  “此前我们都是在看舞台上的身体,这次的作品则是将实体空间中的舞蹈变为影像,甚至细微到连汗毛孔都可以看清楚。”郑宗龙认为,同样是让身体舞蹈,但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借助不同的工具呈现。他希望观众可以静下心来,通过《身土》观察身体在舞蹈中的细微变化。
  2020年,郑宗龙接替林怀民担任云门舞集艺术总监。作为曾在“春斗”发表多部作品的创作者,他说自己是从“春斗”成长起来的,非常了解其中的痛苦、收获和幸福。“今年重启‘春斗’,就是希望能将前辈的心愿传承下去。”
  今年38岁的王宇光曾是云门2团的一名专职舞者,参与过五六次“春斗”。此次演出,他以编舞家的身份重新回到最初的舞台。
  “‘春斗2024’对我而言是很珍贵的机会,能回来这里创作觉得好幸福。”王宇光说,准备时他和舞者都非常投入,大家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创作。
  此次参与《BE THERE》和《可以是无题》的10位舞者,每天上午10点开始基本功训练,随后同编舞家一起排练到下午6点。也正是在这样的打磨中,舞者悄然成熟。对此,有相似经历的王宇光也很有感触。
  “在很长的时间跨度里,有机、弹性、多彩的样貌是我心中‘春斗’的鲜明符号。”王宇光回忆说,以前参加“春斗”的年轻舞者要同时接触三四个作品,无论是身体、情绪都要很快切换,对他们而言是很大挑战,但也是绝佳的练习和成长经历。
  在《可以是无题》中,苏文琪把地震感受编入舞蹈,带给舞者和观众不同面向的思考。她说,身在台湾,我们活在地震带,感受着板块与板块间的摩擦。她带着舞者与制作团队一起感受这些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对身体造成的冲击。
  郑宗龙认为,通过和不同编舞家合作,感受风格迥异的作品,云门舞者在“春斗”中得以探索更多身体的可能性,受益良多。
  据了解,“春斗2024”不仅包括3部完整作品,还将向观众开放云门排练室,呈现创作者们的阶段性作品,并在户外举办市集和音乐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