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托卡耶夫正式签署《俄罗斯输华石油协定》修正案议定书,意味着未来10年,中俄石油合作将稳定进行,哈萨克斯坦也有一大笔“过路费”要入账。在普京访华后,托卡耶夫也是非常有眼色,看懂了中俄合作的决心。拖了小一年,终于给了普京想要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日前,据哈通社报道,哈萨克斯坦参议院目前批准了《俄罗斯输华石油协定》修正案议定书,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已经正式签署生效。该法案于2023年12月24日施行,规定俄罗斯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向中国输送1亿吨俄罗斯原油,为期10年。

随着俄罗斯出口石油的需求增加、哈萨克斯坦运输能力增强,以及中国能源需求上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该项协议在到期前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去年6月,俄哈两国在圣彼得堡签署了该法案修正协议议定书,主要是更新石油运输量以及关税问题。距离俄方签好议定书,哈国再批准,已经过去了11个月,将近一年。

此次修改将有效期延长10年,至2024年1月1日。除此之外,该协议内容也有相应修改。石油运输量由每年700万吨,增加至每年1000万吨;哈萨克斯坦境内石油运输费用上涨至每吨15美元;哈方对石油运输相关服务实行零税率增值税。

根据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预计,未来十年,哈萨克斯坦可能获得超过17亿美元的过境费用。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与托卡耶夫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更是一个喜讯。毕竟对于俄方而言,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是优先合作项目。上周,普京访华,对于等了10多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中方终于给了准信,这也被视为中国给普京准备的一份大礼。也可能是看到中俄在能源合作项目上的推进,托卡耶夫也有点坐不住了,既然中国已经点了头,不能让蒙古国把好处全占了。

此前,在媒体频频传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要延迟动工,甚至可能停建的时候,哈方公布了消息称,俄罗斯将要修建一条新的管道路线,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而且途径哈萨克斯坦。这也是俄罗斯增加对华能源输出的重要举措,而哈萨克斯坦将得益于此通道,收取不少“过路费”。

哈方大有“显摆”的意味。没想到,“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不仅没停建,反而要马上动工了,哈方面子上也有点挂不住,看来修正案这个事,必须加快推进了。

普京刚结束访华行程,托卡耶夫的电话就打到了克里姆林宫。此时,距离托卡耶夫的生日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普京还是没忘记用一句“生日快乐”套个近乎。对于双方具体会谈内容,媒体没有过多透露,只是说双方讨论了双边合作事宜,希望进一步加强俄哈联盟。结果没过两天,托卡耶夫就把拖了一年的协议正式签署生效了,这也说明他和普京应该就这件事商量了不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途经哈萨克斯坦的中俄石油管道

可以说,托卡耶夫和普京两个人是“双向奔赴”了,与中国合作这件事,俄哈两国都各有所得,尤其是对于能源出口遇到巨大麻烦的普京而言,托卡耶夫的“放行”,让普京最为看重的中俄能源合作得以顺利开展。

根据官方统计,2023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超过1亿吨,比2022年增长了近四分之一。这一年,俄罗斯超越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传统石油出口大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继续呈现上涨趋势,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2023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将创历史新高,超过300亿立方米。同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煤炭超过1亿吨,相比较于2022年,增长率超过50%,同样创下历史新高。总的来看,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上都加强了合作。这也反映了当下,普京将中俄能源合作作为重点发展项目。

普京这么看重中俄能源合作,也是有原因的。对比中俄能源合作的繁荣景象,俄罗斯能源在欧洲市场遭受了重大打击。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多番制裁,使得俄罗斯能源产业陷入困境,连北溪管道也不明不白地被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气表示会增加与中国的业务往来

以俄罗斯能源巨头——俄气公司为例,2023年,该公司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足足被砍掉了一半,出现了25年来亏损最为严重的情况,净亏损达到6000多亿卢布。该公司高层认为,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的破裂,是导致该公司去年对欧业绩暴跌的主要原因。

此前,俄罗斯能源主要出口欧洲市场,但现在,俄罗斯能源退出欧洲市场,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转向亚洲是目前拯救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唯一的办法,普京也正在进行这一规划。而中国作为亚洲国家中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深受俄罗斯的关注和重视。

从市场需求看,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中俄能源合作不仅对双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乃至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加强和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无疑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