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你敢信?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竟然种出了土豆,而且产量还高达1万多斤!

这事儿就发生在中国,发生在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毛乌素沙漠。你可能会问,沙漠里怎么可能种出东西?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豆备受质疑

时间回到2015年,当有人在毛乌素沙漠尝试种植土豆时,质疑声此起彼伏。沙漠里常年缺水,昼夜温差极大,连胡杨都难以存活,娇嫩的土豆苗能扛得住吗?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一筐筐饱满的土豆从沙地里被挖出来,丰收的喜悦盖过了所有的质疑。可以喜悦之余,更多的人是不解,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毛乌素沙漠的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作为曾经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但是大家或许不知道,这片如今黄沙漫天的沙漠,在千年前却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历史资料记载,匈奴等游牧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牛羊成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片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荒凉的沙漠?这背后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活动的破坏。毛乌素地区地表下蕴藏着大量的沙砾,一旦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这些沙砾就会裸露出来,在风力作用下逐渐形成沙漠。而过度放牧,开垦土地等人为活动,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战火,将这片原本水草丰美的土地烧成了焦土。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向这片脆弱的土地索取。

刀耕火种,毁林开垦,原本的生态平衡被彻底打破。茂密的森林慢慢消失,裸露的黄土任由风沙肆虐,曾经的“塞上江南”渐渐被黄沙吞噬,最终沦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漠里种土豆是一场“大胆”的试验

但是现在站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高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皆是绿色。层层叠叠的树林,随风起伏,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直延伸到天际。几乎很难想象,就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沙漠,黄沙漫天,寸草不生。

毛乌素沙漠披上绿装,固然令人欣喜,但是辛辛苦苦治理出来的土地,总不能只用来看看吧?能不能种点什么,创造点经济效益呢?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此萌芽:在沙漠里种土豆!

你可能会说,这也太异想天开了吧?沙漠里气候恶劣,缺水少雨,能种活庄稼吗?的确,在大多数人眼里,沙漠和农业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这群“不信邪”的治沙人偏偏就想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在沙漠里创造出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土豆?这可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土豆天生就有一股“耐旱”的劲头。和其他农作物相比,土豆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吸收水分。

毛乌素沙漠虽然降水稀少,但地下水资源还算丰富,正好可以满足土豆的生长需求。而且土豆的适应能力极强,能够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即使是贫瘠的沙地也不例外。

加上毛乌素沙漠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土豆积累糖分,种出来的土豆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并且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土豆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对于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虽然想法很好,但是在沙漠里种土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如何解决灌溉问题?如何防止土壤沙化?如何提高土豆的产量和品质?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不过治沙人骨子里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沙漠里缺水,那就想办法把水引进来!

滴灌,喷灌,各种节水灌溉技术轮番上阵,誓要把宝贵的水资源利用到极致。为了防止好不容易治理好的土地再次沙化,他们在田边种上防风林,用秸秆覆盖地表,为土豆苗撑起一把“保护伞”。

为了种出高产优质的沙漠土豆,专家们也没少费心思。他们从全国各地引进优良品种,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最终培育出了适合毛乌素沙漠生长的“抗旱土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吃苦耐劳”的土豆苗,不仅产量高,品质还好,很快就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看着一车车土豆从沙漠里运往全国各地,治沙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沙漠并非不可征服,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荒漠也能变成良田,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几代人的绿色梦

“沙漠土豆”的成功,让治沙人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治沙的决心。

在他们心中,种土豆只是第一步,他们要让更多的农作物在沙漠里扎根,要把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变成真正的“塞上粮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切都少不了治沙人的贡献,回首过往,那些与风沙搏斗的日日夜夜,那些付出了汗水,泪水甚至生命的无名英雄,才是毛乌素沙漠能够披上绿装的真正功臣。

而石光银,就是这群治沙英雄中的一员,一位将一生都奉献给毛乌素沙漠的老人。他常说:“恶沙不除,穷根不拔,我枉活一世。”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带领着乡亲们,在茫茫沙海中,硬是闯出了一条“绿色之路”

但是他是如何走上治沙这条路的呢?原来石光银从小就生活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目睹着这片土地被风沙吞噬,也亲身经历着风沙带来的苦难。

7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席卷而来,年幼的他被风沙刮走,在沙漠里整整挣扎了三天,才被焦急万分的父亲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经历成了他心中难忘的经历,或许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他心里就有了改变沙漠的梦想。

成年后,石光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治沙。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充足的资金,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永不放弃的决心。他带领着乡亲们,在荒凉的沙地上种下一棵棵树苗,用简陋的工具固沙,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为了筹集治沙资金,他变卖了家里的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连妻子结婚时的心爱首饰也拿去换了树苗。有人不理解,说他傻,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跑到沙漠里去受苦。他总是笑笑摇摇头不再过多解释什么。

2008年,命运再次给了石光银沉重的一击。他年仅38岁的儿子石占军,在运送树苗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份锥心之痛,常人难以想象。但是悲痛之余,石光银选择了坚强。他说:“儿子是为了治沙造林献出了生命,虽然我没了儿子,但是我还有孙子,我还会让孙子去治沙,我不后悔!”

石光银是千千万万个治沙人的缩影。他们用行动证明,沙漠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让荒漠变绿洲,让“死亡之海”重现生机!

希望变成了现实

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80%的沙漠得到治理,600多万亩流沙变成了绿洲,榆林市也从曾经的“沙漠之都”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毛乌素沙漠,已经很难再看到漫天黄沙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望无际的草地,以及清澈见底的湖泊。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死亡之海”。

毛乌素沙漠的巨变,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上,更体现在当地百姓的生活中。

曾经这里的人们谈沙色变,饱受风沙侵扰,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而如今这片“绿色银行”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曾经的“逃沙人”变成了“治沙人”,“沙害”变成了“沙利”。

“沙漠土豆”就是最好的证明。一筐筐从沙地里挖出来的土豆,承载着治沙人的汗水和希望,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毛乌素沙漠的土豆,已经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的一张“绿色名片”。除了土豆,未来还计划在沙漠里种其他经济作物,或者发展生态旅游,沙漠探险等产业。

曾经荒凉贫瘠的沙漠,真的变成了生机勃勃的“金山银山”,曾经饱受风沙之苦的人们,终于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结语

如今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经验,已经被推广到全国各地,为更多饱受荒漠化困扰的地区带来了希望。毛乌素沙漠的成功,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决心和能力。

走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上,听着耳畔传来的阵阵鸟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宁静与祥和,你会由衷地感叹:毛乌素沙漠的巨变,是中国人民创造的绿色奇迹!

参考资料:
央视网 《毛乌素沙地将从陕西版图“消失”》2020-05-03
https://news.cctv.com/2020/05/03/ARTImBCekB67lI97RKRV775n200503.shtml
百度百科《毛乌素沙漠》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39570973107437602
百度百科 石光银
https://www.baike.com/wikiid/52374107696443778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