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3日,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我市组织全市391所样本校1万余名四、八年级学生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学科的现场测试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委派视导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总督学、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覃艳娟,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党委副书记李晓雪,贵州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干部喻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讲师李妍君一行,到海淀、丰台、通州区实地检查指导,并对我市监测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今年是第四轮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第一年,首次全面实施电子化监测。我市高度重视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通过“六强化”,确保监测规范有序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任组长,相关委领导任副组长的实施领导小组,成立相关处室和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小组。

二是强化部署培训。紧盯关键节点,及时召开启动部署及推进会。制定工作方案,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确保各类监测工作人员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熟悉流程规范。

三是强化全过程指导。市级视导员和相关业务处室分三轮深入各区、校开展视导巡查,确保标准统一、步调一致。

四是强化条件保障。市、区、校共派出责任督学、主监测员、视导员、医护安保等各类工作人员7000余名。各区积极加强对样本校网络条件、体育测试设施设备和医疗设备的配备,保障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主动谋划,提前做好各类风险防范与应急演练,力求测试工作零误差、零失误。

六是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各区注重凝聚区考试中心、信息中心、装备中心等部门工作合力,与区卫生健康、交通、电力、城管等部门协同作战,保障现场测试工作有条不紊、顺利推进。

多年来,北京市坚持高质量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强化监测结果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学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常识的了解、科学学业成绩、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位于全国前列。下一步,北京市将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上持续用力,做好监测结果应用“后半篇文章”,深化监测结果分层分类解读、分析和应用,完善课题研究、总结交流机制,切实发挥监测服务一线教育教学改进的作用,努力为破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难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文字:常悦

编辑:杨旭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