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元朝,但在当时,元朝还是有一大批拥趸的,其中有不少还是汉人。比如元朝末年,福建就出现了这么一位人物,他虽然出身社会底层,但却起兵帮助元朝平定地方义军,还占据了整个福建。不过,他没有割据一方,而是向元朝效忠,到了最后, 宁死也不肯投降朱元璋。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占据福建

此人名叫陈友定,一名有定,字安国,本是福清人,后迁居于“汀之清流”(今福建清流)。陈友定与陈友谅没什么关系,他出生在一个农家,虽然出身寒微,但却颇有英雄之气,“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至正年间,汀州府判蔡公安来到清流县,招募民兵对抗义军。陈友定慨然应募,并得到了蔡公安的赏识,被任命为黄土砦巡检。

陈友定的表现十分出色,“以讨平诸山寨功,迁清流县尹”。之后,陈友谅派兵攻陷了汀州、邵州等地。于是,行省任命陈友定为汀州路总管,来抵抗陈友谅的军队。在黄土之战中,陈友定大破陈友谅的军队,并将丢掉的州县全部收复。由于陈友定战绩卓越,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之后“置分省于延平,以友定为平章”,于是陈友定“尽有福建八郡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效忠元朝

陈友定虽然是个农家子弟,也不识字,但却重视文人。他在占据福建后,“数招致文学知名士,如闽县郑定、庐州王翰之属,留置幕下”。经过一番学习,陈友定“粗涉文史,习为五字小诗,皆有意理”。不过,陈友性情粗暴,脾气不太好,特别是在处理政务,“颇任威福,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不绝”,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等都被他杀害。

陈友定虽然威震八闽,但他对元朝是忠心耿耿的,“事元未尝失臣节”。当时,张士诚占据浙西,方国珍占据浙东,名义上归附元朝,但实际上各自为王,还切断了福建与元朝朝廷的联系。陈友定每年都会通过海运的方式,“输粟数十万石”,虽然“海道辽远,至者尝十三四”,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得到了元顺帝的表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宁死不降

朱元璋在攻取婺州后,开始与陈友定接壤,双方不断爆发冲突,但由于朱元璋的注意力还在陈友谅、张士诚等人身上,所以并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1367年,朱元璋在消灭方国珍后,立即发动了对陈友谅的战争,他任命胡美为征南将军,养子何文辉为副将,“由江西趋杉关,汤和、廖永忠由明州海道取福州,李文忠由浦城取建宁”。

同时,朱元璋还派人招降陈友定。然而,陈友定却召集众人摆酒设宴,“杀明使者,沥其血酒瓮中,与众酌饮之”。然而,陈友定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延平城被攻破后,他想要服毒自尽,但却没有死。见到朱元璋后,陈友定厉声说道:“国破家亡,死耳,尚何言。”最终,陈友定被朱元璋处死,他与柏帖木儿、迭里弥实被称为“闽之三忠”。

参考资料:1.《元史》;2.《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