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几十年来,优秀的清宫戏层出不穷。比如正剧向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戏说类的《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穿越题材的《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甚至金庸老先生也写过清代背景的《鹿鼎记》……

更不用说近十年来都为人津津乐道的《后宫甄嬛传》。

我们不难看出,有关清代宫廷的艺术创作,大多都是围绕着“康雍乾”这祖孙三代而展开的。康熙帝的故事大多离不开他平三藩,擒鳌拜;雍正帝的故事逃不脱他的继位争议,即九子夺嫡。

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九子夺嫡的赢家不是雍正,而是能文能武的他,那么清朝的最后结局是否会被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位之人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开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康熙朝作为“康雍乾”盛事的开端,在他的领导下,清朝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康熙帝给他的儿孙们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开局。

康熙帝擒鳌拜亲政后,面临的是经过几十年兵燹战乱之后出现的生产凋敝、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复苏社会生产,安定人民生活,尽早恢复被战争打乱了的社会秩序成了当务之急。

康熙帝在亲政的当年就下令停止圈地,之后又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如实行“更名田”、蠲免赋税和奖励垦荒,并改进赋役制度。并且,他还开始实施治河的计划,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严重的河患初步得到控制,使得“河淮安流”、“江南岁大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攘外必先安内”。上面说的是安内,接下来再来说一说康熙帝做了些什么来“攘外”。他经历了一段戎马倥偬的岁月。康熙帝不畏艰苦,亲冒矢石,充分体现了他个人所具有的那种政治家的坚定意志。

后来在他自己的回忆里说道:“朕尊为天子,富有四海,此番出征,朕日食一餐,夙凤兴夜寐,栉风沐雨,每至一处,朕必步行,及闻噶尔丹确信,朕亲率前锋穷追。”

康熙帝不仅平定了受到沙俄支持的噶尔丹叛乱,同时抗击了沙俄的武装入侵,也抵制了西方传教士的侵略活动,在统一国家、反对侵略的事业中树立了历史功绩。

当时来华和康熙帝比较接近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康熙三十六年写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一份秘密报告中说,如果没有路易十四,康熙帝“早已成为人世间的一位无与伦比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康熙帝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感叹其在历代君王中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大帝,其儿子们在他的晚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的历史争议

九子夺嫡,是清朝著名的夺嫡事件。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后来康熙晚年皇太子屡立屡废,康熙帝为此十分伤心,故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再次废黜皇太子允初后,就不再确立皇太子。这就导致觊觎皇位的皇子们拉帮结派,势同水火,争夺储位的斗争越演越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逝世、胤禛继位。人们就对这位新君的继位产生了种种揣测和怀疑,认为他得位不正。

从此,一个历时260多年的争论开始了:雍正帝是承诏继位,还是矫诏篡位,两者各执一辞,相持不下。这就给雍正帝的形象抹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雍正帝对自己的继位曾作过如下介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前,康熙皇帝身体不适,在畅春园休养。命我代替他到南郊主持祭祀大典。十三日康熙帝召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和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联即皇帝位。’其后,召见我,告诉我病状日益加重,当晚逝去。隆科多又向我叙述了康熙帝遗诏,我悲痛欲绝……”

雍正帝以这个介绍,证明他是正大光明地继位的。可无论雍正帝如何残酷镇压异己,斧削官书,钳制舆论。但流言并没熄灭,反而愈演愈烈。

其中流传最多的就是:康熙遗诏原来是传位皇十四子允祯(即允禵)。雍正帝将“十”字改成了“于”字,将“祯”字改成“禛”字,于是便篡了位。

后世史家关于雍正帝继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雍正帝是否篡改了康熙遗诏;二是康熙帝心目中的皇储究竟是十四子允禵,还是第四子胤禛(雍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允禵虽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确说明康熙帝对他的信任钟爱。他可能是皇太子候选人之一,但绝非已被选定的唯一继承人。因为康熙生前始终未明确谁是皇储。

康熙帝文武双全,极具美名的儿子众多,除了四阿哥,十四阿哥外,还有拥有“侠王”美誉的十三阿哥,所以康熙帝是否要考察到最后一刻也未置可否。

至于,改诏一说,清代关于皇子的书写格式是在第x子前,必冠之以“皇”字。如改字说法成立,那原诏书“皇位传皇十四子允祯”,就将成为“皇位传皇于四子允禛”。这显然文理不通,更何况清朝的“于”、“於”二字并不通用,故盗名改诏之说并不可信。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是康熙帝喜爱弘历,所以传位于雍正:康熙帝极其喜爱雍正的儿子弘历,曾传见其母,称她是“有福之人”。并将弘历带回宫中抚养,说弘历的福泽将超过自己。所以,因为爱孙而及子,从长远计将皇位传给雍正也符合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继位的是十三阿哥胤祥

但在新的关键性的史料发现以前,对雍正帝继位问题的研究尚不可能有决定性的突破。但是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如果继位的是十三阿哥胤祥,清朝的结局走向会有所不同吗?

胤祥其人光明磊落,侠肝义胆。早年间无论康熙去往何处都会将胤祥带在身边,这足以说明康熙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而且从他在雍正一朝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来看,他知人善用,有办事才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有记载中提到,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曾在巡猎中手刃猛虎,可见胤祥有过人的胆识和身手;从他留下来的少量书画作品亦能看出他书画俱佳。

雍正登基后,胤祥受命管理户部,面对嘈杂的事务,他巧妙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不仅使亏补欠还,还在整顿财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胤祥在水利整治和设立军需房(军机处的前身)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康雍乾”盛世中承上启下的雍正王朝,无论是百姓民生还是国家政局都离不开胤祥的殚精竭虑。

前文中我们说过,康熙留下的开局虽不完美,但是所能看到的未来是光明的。那么,如果是胤祥这样一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且理财有方的文武全才继位,清朝的前景一定一片大好。

首先胤祥的才干并不在雍正之下,所以如果是胤祥继位,清朝的政治走向起码不会比现在差。

而且胤祥精通理财,且和雍正一样勤政,关心民生,他若继位,清朝的国民经济是很可能得到大幅提升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所以在他的领导下,清朝综合国力和定会提升,综合当时的世界格局看,成为“超级大国”也并非全无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客观因素,就是胤祥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前面提到过他和雍正一样勤政,最后在雍正八年亡于积劳成疾,而在其子之中并未有如弘历一样自幼便得到康熙称赞的,所以他的王朝很有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故,胤祥继位,在其在位期间,清朝的整体局面是欣欣向荣的。若他如历史上的亡故时间一样,他的在位时间只有八年,大概率是挑选不出一个优秀的储君来维持大局。

那么,一旦胤祥崩逝,列强是否会觊觎清朝这块蛋糕并有所行动,八国联军是否会提前成为清朝的威胁便难以言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蝴蝶效应表示:“一只南美洲的蝴蝶扇动翅膀,结果可能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同理,历史和时局都是复杂多变的,其中包含不确定的因素很多。

所以我们不能非黑即白的对历史进行假设,但是,通过假设无限种可能性来剖析历史,辩证的思考,对我们开拓思维和格局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资料:
《大义觉迷录》卷一
《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10
九子夺嫡-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胤祥-百度百科
5、中国知网 电视剧《步步惊心》对历史上“九子夺嫡”的改编
6、中国知网《论胤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