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养娃像买彩票,全看运气好不好。

别人都以为双学霸父母拥有着强大的基因优势,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超强的教学资源,孩子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现实往往背道而驰:

孩子不仅资质平平,有些甚至还垫底儿。


那么面对这种「学渣」孩子,他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拼命卷上加卷,还是直接躺平?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这位海淀妈妈的做法,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养娃思路。

在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有这样一个四口之家:

妈妈叫李琦,当年曾跟李开复同机回国,谷歌中国的创始员工之一; 爸爸是央企研究员, 一家四口住在北京 「教育高地」海淀区, 有俩娃,老大小帅11岁,在人大附小读五年级,老 二马上读小学。

年仅11岁的小帅已经拿到了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一级程序员证书,但在班上却是个学渣,班里40多个孩子,小帅稳坐后十名,数学连平均分都够不上,上高中的希望渺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儿子,一般的家长肯定会为儿子想方设法奋起直追,不是挑选其他学校就是选择出国,但这位海淀妈妈却不慌不忙等派大锅饭,把命运交给了上苍。

她的教育观和人生经历,或许会让很多家长的鸡娃焦虑症迎刃而解,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养娃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帅说:「班上很多同学,已经在学初高中的数学了」。

太卷了,小帅这成绩人大附中肯定上不了。

妈妈李琦也焦虑过,给儿子报过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但成绩也没提升,别说进前5%了,可能连前50%都达不到。

即使是在人大附小这样顶尖的学校,也得考虑50%的孩子不能上高中的问题,确实让人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李琦叙述,想让孩子进好学校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走RDF早培,但她放弃了。

她说上一年度的早培考试的最后一道图论题,她拿给公司的两个同事做,一个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另一个也是清华的,还是当年数学国家集训队出来的,都没做出来。

恐怕神仙也够呛做出来吧。

全北京的孩子有几十万,只有1000个人能入选,再从这1000个当中选出120,优中选优,顶级「掐尖」,普通孩子根本没机会。

于是李琦释然了,很庆幸没让儿子去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走国际路线,李琦也很坚定,在她看来公立教育在知识传递上的效率要比私立和国际学校的高。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李琦决定:

等派位大锅饭,让上天来决定吧。

因为她意识到,不管父母怎么努力,孩子不是那块「学习的料儿」,一切都白搭。

更何况再优秀的人,在社会大环境中也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就拿她自己来说,在公司就是鄙视链的末端。

最顶端的人是没参加过高考,国家集训队的,下一级是参加自主招生,竞赛在全省排名前几的。

要按这个链条,小帅是「学渣」也很正常。

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能挤上金字塔尖的只是凤毛麟角,并不是父母付出不够,而是多数孩子终究是平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帅的天赋可能不在学习上,但他非常有想法,梦想当UP主,而且很有商业头脑,是个「生意精」。

跟着学校排球队去宁波,出发前买了200块钱的零食。到宁波后,他们住的地方没有超市,球员每天训练完很渴,他就把准备好的可乐6块钱卖给人家,原价3块钱,出去一趟就赚了600多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几乎忘了他还只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没人教他,但满脑子想的是怎么赚钱。

除此以外,小帅还喜欢剪辑视频、玩游戏,他还在B站开通了个人账号,上传自己剪辑的视频,目前已经积累了800多个粉丝。

小帅骄傲地说:

B站一百万视频播放量有3000收益,要能接上广告,赚上千万不成问题。

还毫不掩饰说自己的梦想是当博主,养活自己。

尽管他的想法听起来很不切实际,但李琦很欣赏儿子的个性,剪辑视频其实是个苦力活,能让小帅养成自律和吃苦的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李琦智慧的一点,不执着于结果,而是更在乎整个过程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如今小帅在学校可是个名人,创建了一个微型出版社,自封CEO,已经连载了14本漫画,读者遍布各个年级、各个群体。他还在知乎上给成年人出具电脑方面的配置单。

虽然学习不好,但李琦能看到并肯定儿子也有很多优点,有主见、专注,认准的事儿,就会投入大量精力去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李琦清楚地了解儿子,所以不会拔苗助长,而是顺着儿子的特质,让他自由生长。

其实,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况且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处理得当,缺点也能变成优点。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孩子变成千篇一律,而是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说过: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比你对孩子怎么做要重要得多。

很多时候,教育的本质就是维护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往往站在长辈的制高点,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引起孩子的过早叛逆。

反观李琦,跟儿子建立了一种尊重、平等、亲密、和谐的母子关系。

首先,李琦就从来不会否定儿子。

跟儿子讨论数学题,明知道儿子的解法是错误的,但她没有当场反驳,而是默默等孩子说完,再引导他一步步朝着正确的解题方向走。 让孩子用正确的心态意识到 自己的错误,还没有任何挫败感,更感觉到被尊重。

其次,李琦情绪很稳定。

即便孩子再捣乱,再皮,她依然能温柔而坚定,不吼不叫。

李琦很少逼小帅做不喜欢的事,除了练琴。一次儿子故意弹错了音,还嘴硬不承认,李琦没有着急也没有戳穿小帅,而是耐心引导:

肯定没有吗?你可以弹得更好,如果你不想说,你就好好弹吧。

一个情绪正向稳定的妈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情,快乐成长。

另外,李琦也很注重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课余时间,会带孩子去各种博物馆了解几百年前国内与国外的巨大差距,讲述后辈们是如何奋起直追的。

去各种天文台、学校史馆,孩子们只有见到过这些人类,才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和眼界。

就像李琦所说:

我们能留给孩子的不就这点精气神儿么,你要负责任,就剩价值观了。

这里是最触动网友的地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她始终把培养人生的大格局大视野放在首位,要求孩子不纯是利己的思想,还要对社会有用,为国家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琦的培养和影响下,小帅也有这方面的意识,经常关注社会热点,跟父母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孩子尽早了解社会,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同等重要,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来立足社会打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不起的妈妈》里,小帅这样评价自己的妈妈:

聪明,有智慧,能解决所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琦能够言传身教,带给给孩子这种正面教育的力量,其实来自于她的妈妈,也就是小帅的外婆。

李琦上初中时,学校要求6点半到学校跑步,她也曾抗拒这一规定,因为自由散漫惯了。

如果是其他家长,应该会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而李琦的妈妈却告诉老师:

我的孩子8点上学,不跑圈,5点放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老师认为李琦太特殊了,劝她退学,李琦妈妈却说:

这是共产党的学校,不是你开的,我们不会退学。

那一刻,李琦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她可以做自己。

成为妈妈后,她把这种力量带给了孩子,平等、尊重成了她教育的底色。

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能不优秀吗?

看到这才发现,原来好的家庭教育是可以传承的,一个优秀的妈妈是可以惠及几代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妈妈,李琦并没有执着于要求学业和成绩,而是更关注孩子的爱好、性格、综合能力及心智的健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定。

孩子如同一粒种子,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他们花开的时间或早或晚,各有不同,只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特长,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方式,孩子就能自由绽放,就会发出属于自己耀眼的光芒。

如果一个孩子独立自信,情绪稳定,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那么父母的教育就已经足够成功了,你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 南汐

编辑丨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