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

现如今全球经济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海、陆、空这三方面打通的“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与魄力,可以将三方面的“路”都给搭建起来。

甚至于连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铁路,也在缺乏技术与本钱的情况下,有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也会感到束手无策。

为此选择外援,让他国帮忙建造铁路成为了解决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中国早在52年前,自身才刚刚起步发展,尚处于贫困状态,就已经有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建造铁路了。

坦赞铁路,是一条既成为了坦桑尼亚、赞比亚这两个非洲国家之间主要交通干线,又见证了中非友谊的铁路。

曾几何时,这条铁路上每天都有列车经过,运输的资源成为了非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力。

可现在,却有一些非洲人,将铁路中的电缆给挖出来卖,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来之不易的坦赞铁路

上个世纪有很多非洲国家先后独立,为此还有了“非洲独立年”。

作为其中的两个独立对象,坦桑尼亚赞比亚分别于1961年、1964年宣告独立。

既然成为了独立的国家,自然就不想受限于人,于是有着丰富矿产资源,且矿种也很齐全的坦桑尼亚就想着通过另辟一个新的运输线,来摆脱当时出海通道被白人殖民政权把控的情况。

否则经济命脉一直被握在别人的手里面,会让仅在政治层面独立的国家寸步难行。

一旦后续发展动力跟不上来,也许就会陷入看似政权独立,实则依旧被“殖民”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另辟经济途径的想法很好,现实却阻碍重重。

在向世界银行提出了申请之后,坦桑尼亚遭受到了拒绝,因为世界银行安排考察的人员认为,修铁路之后获取到了经济利益有限。

即便面对了这样的结果,坦桑尼亚也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去拜访苏联、英国等具备实力的大国。

然而,不管是之前殖民过的“老东家”英国,还有当时处于辉煌时代的苏联,均拒绝了在经济、技术上需要得到帮助的坦桑尼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对于英国来说,看到曾经连自己“小弟”都不如的国家,在独立后还想要钱、要技术,建造摆脱对自身经济依赖的铁路,自然不会给予好脸色。

而苏联与美国彼时也在互相角力,再加上其它层面的考量,也没有打算进行援助。

就这样,在彷徨的时候,坦桑尼亚与有着同样遭遇的赞比亚进行了合计,决定试着找中国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是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你们修建这条铁路。”这是毛主席与尼雷尔交谈时说出的话。

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开启了访华之旅,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双方经过沟通交流,确定了一件事情——中国政府同意帮助修建一条由坦桑尼亚到赞比亚的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6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也前来访华,在修建铁路的事宜上,亦与中国进行了商议,确定了更为细节的内容。

同年的9月5日,中、坦、赞三国代表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

协议签订下来,中国不仅要出钱(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还需要出人(能进行铁路修建、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人才),这在其他曾拒绝了坦、赞两国的国家看来很不可思议。

其实当时中国国内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一些人觉得这个项目难度太大,承担的风险比较高,甚至连技术更为先进的西方国家都给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在1968年开始进行勘察设计之后,还出现了一位勘测员被毒蜂蛰伤,经过抢救后不幸去世的事件。

可不管怎样,坦赞铁路在经过了一系列有可能胎死腹中的情况后,还是于1970年10月开工了。

这其中,冒着生命安全有可能会被伤害,深入各种复杂环境中进行勘察的中国技术人员,自然是出了很大的力。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当中,中国还先后派出了各类人才5万人次,参与到铁路建设任务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大干线,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城市卡皮里姆波希。

横穿东非大裂谷,沿途地形地貌极其复杂,有高山深谷,有悬崖峭壁,还有森林草原等。

再加上非洲的气候很炎热,且有疾病流行的情况下,陆续又有数十位中国技术人员因缺少药品以及补充体力的食物,在坦赞铁路的建设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

从1970年开工,到1976年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这中间的艰苦无法用语言一一地表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赞铁路建成之后全长1860多公里,曾在一段时间内,承担了赞比亚约百分之八十以上铜矿石的出口运输任务,也让沿途的非洲内陆国有了新的出海通道。

“赞比亚的第二次独立”,这是卡翁达总统对于坦赞铁路的建成,所发出的感慨。

同时他还表示:“坦赞铁路是我们与中国友谊和团结的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坦赞铁路现状不佳

有了路之后,进行资源的转化就便利多了。

而从1983—1984年度的情况来看,坦赞铁路的确实现了盈利,不仅如此,之后在1984—1985年度,还做到了货运量突破百万吨大关。

可就在看似一切都在向好的情况发展时,坦赞铁路上的运输量却逐渐地降低了。

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坦、赞两国虽然矿产资源丰富,却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技术进行深度开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贸易的兴起,其它交通运输方式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这个时候已经运行了多年的坦赞铁路,就如同是进入到了迟暮之年的老人。

原本在建造坦赞铁路时,中国不管是在设计还是用材上,均采用了当时最为优秀的。

而经过了接近于半个世纪的使用,没有得到长期有力维护的材料与设备,整体已经显示出老化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赞两国也不是不想维护,关键还是在于资金不足。

抛开其它必要发展所需的资金之外,两国财政没有更多的钱用到铁路的深度运输和维护。

很多时候进行的维修,仅仅是临时性的应急举措。

再就是居住在铁路附近的一些居民,在法律意识淡薄,或者是生活条件所迫的情况下,选择了铤而走险地盗窃铁路上铁轨、电缆等设备设施,好拿回去卖钱用来买食物、衣服等必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样的行为,政府有出面进行制止与惩戒,但坦赞铁路实在是太长了。

依旧有一些地方因疏忽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使得坦赞铁路在原就老化的情况下,运行安全更受影响。

可即便如此,中国还是愿意继续给坦、赞两国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用来给坦赞铁路进行维护和升级。

让这个曾经给非洲经济输送过血液的“钢铁长龙”,还能获得崭新的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国为何帮助非洲建铁路

9.88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参与人员达到5万多名,这样的数据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而言相当庞大。

因此对于援助坦赞铁路,国内持有不同的声音。

那么,最后又是何种原因,让坦赞铁路成为了中国成套援外大型工程之一呢?其实很大程度上,跟中国当时要走向世界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之后的诸多国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时刻。

但政治独立的同时,经济上还是要依附西方大国。

为此就跟坦、赞两国一样,在需求帮助时要不就被拒绝,要不就是要答应一些苛刻的条件。

与当时美苏两大巨头相比,具备数千年文化传承,也遭遇过战争侵害的中国,很清楚要想对外发展,需要将“取”和“予”的关系给处理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在西方频遭拒绝的一些国家,中国却秉承了“平等互利、尊重主权”的态度,不会在提供帮助时提出过分要求,或者是索要特权。

这种站在了道义制高点上的做法,会让外方与中国的合作积极性增加。

最近在网络上大火的转场视频中,“乔的笑”这一幕有很多人在演绎。

1971年11月1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获得了76票赞成。

这其中有26票就来自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赞比亚都在赞成行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结果出来之后,乔冠华的仰天大笑被记录了下来,成为了经典的历史画面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在听到结果后,手舞足蹈的黑人青年,也被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个人就是时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

也因此有些人说中国重返联合国,是非洲兄弟抬进去的。

可根据票数来看,虽然非洲国家赞成票有26票,但反对的票数也是最多的,达到了15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样的比例来看,如果没有在之前伸出的援助之手,如果没有让一些非洲国家看到了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中国讲究平等互助的原则,会有最终有26个非洲国家投赞成票的结果吗?

“善因得善果”这句俗话中国人自古就很奉信。

而在国际当中,中国也一向不卑不亢,与我为善,还善于人,致力于搭建和平共处的对外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友谊,这些年一直都维持着。

比如2022年8月正式开园,安葬着36名援赞烈士的坦赞铁路纪念园,就是对中非人民曾经在一起同甘共苦、并肩奋斗的历史很好地一种呈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对非洲的援助也更多样化。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便是很好的证明,在这个过程中,象征中非深厚友谊的“坦赞铁路精神”也得到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