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尹馨

清晨还是大雨倾盆,午后山间的风一吹,云雾就落到了半山腰。

雨停不久,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梅尼新寨的村民王小妹拿起个塑料盆,悠哉地到家门前的“一米花圃”里摘辣椒。

“自家种的绿色蔬菜,雨水一冲就能下锅。但以前我家大门可不敢朝向这一侧开,更别提修花圃。”提起曾经一墙之隔的村里土路,王小妹直摇头。

梅尼新寨是一个瑶族聚居村落,建在山岭之上。几年前,村里道路狭窄、雨污混流,私搭乱建严重,环境卫生不尽如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尼新寨全貌。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村民们习惯把厨房和柴棚建在家门口,为了养猪、养鸡还要占道搭出几个棚子,占了不少公共空间。“土路都被占完了,我们建房时只能将大门开在山坡一侧,出入都要爬坡下坡。”王小妹比划了个高度,“厨房比客厅修低一米左右,生活污水直接沿着山壁流出去。”

2021年,绿春县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梅尼新寨抓住机遇,动员村民们动手拆除占道的建筑物,重修道路,改善村居环境。

“刚开始说要拆自家房子,根本没人愿意。”梅尼新寨村党支部书记王腰深知提升改造的艰难,再三思虑,决定从自家拆起,“村里有17名党员,起到了带头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尼新寨入村广场的墙上画了民族团结彩绘。人民网 尹馨摄

在平河镇党委的指导下,村里211户人家划分为21个“网格”,指定网格长,形成“从党员到网格长,再到每一户”的管理机制。

村干部积极行动,网格长耐心劝说,90多户人家都行动起来,拆除20多间厨房、130余个柴棚、60多间猪厩……共让出2300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间。

原先的土路拓宽为3.5米的“幸福路”; 180余户民房的外墙重新粉刷,每家门前都新建了一米左右的小花园、小菜园,打造“微景观”;便民停车场、活动室、文化广场、观景台等也建起来了,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中道路干净整洁。人民网 尹馨摄

“颜值”提升也为旅游开发带来新方向。作为中越边境上的“国门村寨”,梅尼新寨的入村广场边,矗立着三个等比例放大的瑶族腰鼓雕塑,分别是“团结之鼓、奋进之鼓、幸福之鼓”。依托战争年代留下的暗堡、瞭望塔、地下运兵通道等红色遗址,村里开展“讲述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增强守边意识”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力推进旅游发展。

不止是梅尼新寨,绿春县大力开展“千村万户”大整治行动。经过两年多的提升改造,803个自然村5.8万户实现了村容村貌从“脏乱差”向“洁净美”、生态环境从“黑臭污”向“长久清”、群众观念从“要我干”向“主动干”的蝶变新生,农村人居环境格局深刻重塑,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家门前都修建了“一米花圃”,打造“微景观”。人民网 尹馨摄

王小妹家的大门换了方向,面向“幸福路”而开。她又去山里挖来野花装点门楣,在小花圃里种下蔬菜,“村里建得好,咱家可不能被比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中凉亭可观山景。人民网 尹馨摄

如今,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周二和周六开展村内大扫除已经成为梅尼新寨的固定活动。“村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思想也大变样,以前只顾自家‘门前雪’,现在心里装的是全村的事,有了共同的责任,大伙儿日子越过越好。”站在凉亭前的观景台上,王腰望着满山云霞,由衷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