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英国外相克莱弗利因为前段时间对华表态遭到国内“鹰”派政客的质疑,回顾这名政客对中国的态度很不稳定。在4月下旬的一次政策会议上,他“力排众议”呼吁英国必须与中国接触,建立“强劲和建设性的”新型双边关系,而非在一场所谓的“新冷战”中孤立中国。这种声音和当时议会的“主流观点”有所不同,英国媒体则认为其要为访华进程铺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和解”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媒的报道则认为,首相苏纳克总是在关键问题上“隐身”,经常回避对中国的表态,被工党认为不够强硬。克莱弗利发表这番讲话之际,西方大国正寻求在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担忧、国际间合作和维持经济关系需求之间获取平衡。政治人士称克莱弗利不久前才因为触及台海中国主权问题被回击“该补习历史课了”,现在就能拿出如此和善的态度令人意外。但即使如此英国的和解态度也是为中英贸易让步,但他们骨子里的敌对从来没有改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日,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又一次提到了中国。他接受采访时对俄乌局势表态,称泽连斯基的反攻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攻不是一部电影,比如外界想象的在经历最初的入侵和基辅保卫战后,各方支持乌克兰并认为乌军反攻将会有美好的结局,但事情并不一定这么简单,或是取得快速、决定性的突破。这番言论暗示即使乌方反攻后还有可能会有和谈出现。对此克莱弗利则称,中国对俄罗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中方的介入能够帮助乌克兰恢复主权、让俄罗斯撤军,英国“不会对此持批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分析认为,克莱弗利的言论充满“优越感”,大致意思就是中国要帮助西方和俄罗斯和谈、对特拉斯施压、并帮助他们让俄方撤军,从而乌克兰兵不血刃地取得反攻胜利。做完这一切后,中国才能被英国“肯定”和“不批评”。但问题在于西方完全可以自己完成这点,无需借助中国,他们的态度并不好。且自从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美国家就多次找机会要求中国对俄罗斯施压,还喊话中国“放弃中立立场”,从来不去寻找建设性外交的方法,一开口就是“俄罗斯必须撤军”等强硬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英国保守党政府在向中国要求帮忙施压的同时,他们的“回报”却是前首相特拉斯计划在本月中旬窜台访问,严重干涉中国主权问题,挑起两岸事端和矛盾升级。。对此有评论称:“在很多国际外交问题上,英国和德国总习惯充当‘教师爷’的角色,指挥其他国家要如何做。与之相矛盾的是面对现状他们也不能单独解决或是达不到目标,又要摆出高姿态喊话中国;所以中国大可不必要听英国所谓的‘不批评’立场,他们是否批评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