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退伍,我到附近工地找活干没回老家,收到战友来信命运改变

【声明:文章根据退伍老兵董进喜的来稿整理,本文只代表主人公观点。个别细节有虚构成分,请仔细辨别】

我71年入伍,75年退伍后没回山沟老家,到部队附近一个工地干活,一天接到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来信后,我离开建筑工地,命运随即发生改变。

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当兵,更没想到几十年后,我会从离家几百公里远的电厂干部岗位上退休。

1953年,我出生在豫西南鹿鸣山下一个叫虼蚤窝的村子里,虼蚤是一种小昆虫,通常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我们村叫这个名字倒也贴切,我们何尝不是大山的“寄生虫”。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上山砍柴再也没回来,没了父亲这样的劳力,我们家除了爷爷、奶奶和母亲外,有我们弟兄三个和一个妹妹,还有一个精神不太正常连吃饭也要人照顾的小叔。

七口之家,靠天吃饭,粮食根本不够吃,我们这儿的山是石头山,土层很薄,亩产只有百十年,有的年份甚至绝收,但就是这样的生活条件,爷爷却很开明,每当我们上学的时候,他总是能想办法弄来几毛钱的学费和书杂费,让我们读书,在爷爷的支持下我读完了小学。

天不佑人,就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爷爷却得急病去世,家里失去了一个劳力,母亲便不让我上学了,她说庄户人家,读那么多的书干啥,我12岁回到家里,到生产队干活换工分(虽然说我不怎么关心工分,但依稀记得那时的10个工分能抵1毛3),干一天生产队只给我记4个工分。

就这样到了1971年,我长到18岁,从大队传来部队征兵的消息,民兵连长说,部队管饭,还能打枪,一直受温饱所困的我也有从军梦想,当即就决定到部队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这一年的12月27日,我和我们县480名新兵,坐着地板上铺着稻草的铁皮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两天时间到了部队,新兵营的训练和生活完全超出我的想象,而正是这样的生活,把我这个以前只会下地干活,其他什么都不知道的山村孩子,塑造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人。

两个半月的新兵训练生活,我们学会了走队列,听到了无数感人的英雄故事,更知道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真正含义,我感觉自己走在了一条通向光明的路上。

我所在连队是一个野战步兵团,下连后,连队经常进行野外训练,作为一名新兵,我严格按照新兵连教的要求,服从班排长和连队首长的管理,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不到半年,我就成了训练尖子,第二年9月我被任命为副班长。

然而,当我写信给家里说我当上副班长时,奶奶和母亲十分高兴,妹妹在来信时,说奶奶缝制了一个大大的布袋,挂在屋里显眼的地方,里面都放着我写回家的信,每隔一段时间,奶奶就拿出信来让她读,奶奶在旁边仔细地听,奶奶十分牵挂我在部队的生活。

在亲人的鼓励下,我训练的劲头更足了,1972年底,我被评为训练尖子,1973年老兵退伍工作后,我被任命为班长,不到半年,我被调整到一班当班长(原来的一班长提干了),一班是我们连的尖刀班,能在尖刀班当班长,那都是在训练和作风上响当当的战士。

然而,我当了尖刀班的班长后,却遇到了一次打击,事情是这样的:

1973年7月,团里给了连队3个提干的名额,按惯例一班长是当仁不让的人选,但是,提干有一个硬杠杠,就是必须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我虽然训练成绩拔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学历低,指导员专门找我谈话,给我讲明了政策和规定,鼓励我不要气馁,在坚持训练的同时,把文化程度提上去。

眼看着另外三个班长(其中一个是炊事班长)去了干部教导大队学习,我心里一阵酸楚,我意识到自己没提干,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后来,连队有意识地培养我,指导员还专门给我送来一套初中课本,但一翻开课本,数学、物理、化学书本里一页页看不懂的文字,在我面前都成了一个个拦路虎,由于连队训练任务重,不可能让我脱离岗位出去上文化补习班,但是对于我来说,自学简直就是不可能。

虽然后来我还是一班的班长,我们班的专业训练还被作为团里的训练尖子班去师里参加比武,且夺得了全师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个人也荣立了三等功,但是,我感到自己不能再担任一班长了,因为我文化程度低,我这个班长是单一的军事训练成绩突出,是有缺点和不足的班长。

尽管我仍然像以前一样组织训练,但是,新到任的指导员心很细,很快就看出了我的思想顾虑,他曾找我谈过两次心,我也把自己的想法向指导员作了汇报,然而,我文化程度低的这一现实却很难在短时间里改变。

1974年,连队对我的工作做了调整,我被调整到5班当班长,在我离开一班的时候,我建议提拔的副班长接替了我的职务,这个副班长比我晚两年,是高中学历。

虽然自己不再担任尖刀班的班长,但这些年来,我刻苦训练,为连队建设争得了名次,也做出了成绩和贡献,此时的我,与刚入伍时的自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感谢部队培养和岗位锻炼,让我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山里青年,变成了一个有思想觉悟、懂训练、会带兵的军人。

1975年深秋时节,在军营响起战友之歌的时候,我脱下了军装,但是,我不想回到老家那个山窝里,然而,就在我为自己的未来出路思虑的时候,却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部队附近有一个重要的建筑工地急需人手,工地向部队求援。工地领导说他们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资、管饭,我一听到这个消息,迅速找到一起退伍的两个老乡说了这事,我们三个如果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但让我没想到,他们两个只想着回家,不想去工地干活,一个战友家里给找好了到一个水库干活的差事,另一个想着回家娶媳妇。

我给家里发电报,说想到工地找活干,不想回家,家里很快回电报,说工地管饭管住有钱花,回家啥也没有,能不回就不要回啦。

后来,我一个人去到建筑工地,离开连队时,好几个战友都来送行,让我感动的是,那天两个战友借来自行车,一个拖我的行李,一个拖着我,骑车22公里,把送我到了县城的汽车站,我后来坐车到了建筑工地,而我和这几位战友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

建筑工地的活确实很累,也很脏,但对于我这个农村战士来说,这都不算啥,我听话,也不惜力,很快就赢得了工地领导的注意,工地给我的工资又上调了一级,每个月45元,还让我当上了小组长。

然而,来自部队的一封信,却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76年11月的一天,我刚回到工棚,就看到了部队寄来的信,我拆开一看,是战友马秋里写来的,他在信中说,指导员从团部得到一个消息,国家在附近正在建设一座电厂,急需部队退伍战士来当骨干,这几天正在统计名单,指导员让写信,问我愿不愿意去电厂当工人。

信中还说,部队已有10多名即将退伍的农村战士报了名,如果我想去,抓紧到部队来一趟,从部队走。

我一听有那么多的战友一起去,又是部队推荐的,我当即决定去,随后,我找到工地领导说明了此事,尽管工地领导不舍,但领导很开明,就给我结清了工资,我当天就收拾行李回到了部队。

我的突然回来,战友们都很热情,可还没和战友们团聚两天,我们就接到了去电厂报到的通知,部队派车派干部,送我和10多名退伍战友一起到了电厂。

电厂建设规模很大,我们到了以后,我被分到了燃料处,负责燃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管理等工作,而其他战友被分到了电厂的其他部门。

厂里福利待遇很好,管吃、管住、发放工作服,有集体宿舍,厂里正在给职工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更让我感到有奔头的是,厂里有许多女工,有两位战友到厂里上班不到半年,都谈上了女友,后来,在他们的牵线下,我也和一位女工谈上了对象,一年后,我们在厂子里结了婚。

虽然我文化程度低,但我这个退伍老兵、班长,也一直受到工友们的信任,后来我一直干到了副科长,最后从这一职位上退休,退休金每月有八千多。

当年和我一起退伍回到老家的那两个战友,他们后悔了,但机会却没了,他们在生产队种了一辈子的地,听说他们年龄大了以后,享受到每月六百多元的补助。

感恩走上从军的路,感恩部队培养,让我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选择影响人生,未来的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找的!

人生就是这样,于无路处走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

【文章根据退伍老兵儿子董进喜来稿整理,个别细节有虚构成分,请仔细辨别。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