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授权转自:花生妈安柏(ID:Amber201606),作者:安柏

看到今天文章标题,你们会不会感觉有点奇怪?

海淀妈妈给人的印象,大多比较鸡血。有可能,我是不那么典型的海淀妈。

这十来年与身边家长处下来,其实海淀妈妈也分很多类型。只不过流传最广的,是符合传播学的极端例子 。

回顾来时路,我个人也发生过变化,经历过佛系——鸡血——松弛的心路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阶段:佛系

我以前是个佛系的妈妈,想着让孩子快乐成长。

花生小学四年级前,我们都没报过课外学科班,只是按照他的兴趣上绘画班和篮球课。

他的小学是海淀区重点,学校以我们认同的素质教育见长,作业布置得非常少,回到家最多一个小时就完成了。

校内设有各种俱乐部,每天放学后都有,他参加过足球、航模、小主播、书法和乐高。后来花生加入了篮球校队,一周三次训练,我们就连课外的篮球班都取消了。

至于周末和假期,都是各种各样的玩——就是没练特长,看各种各样的书——就是没看课本。花生到现在还总结,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本来可以一直佛下去,如果不是因为海淀小升初。

不像这几年资源越来越均衡,当时海淀区各个学校之间落差巨大,有六小强这样的“高地”,也有普校的“盆地”。在小升初阶段,让孩子参加最终派位,而不是提前“上岸”优质校,对于有追求的海淀家长,意味着两个字——“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新世相X研究所")

第二阶段:鸡血

当我了解到小升初的重要性,我就问花生:你知道什么是六小强吗?

他立刻回答:当然知道。

我吃惊了,就问他。他说:

洋洋(花生最好的朋友,此处为化名)告诉我,他要去考人大附中的足球班,他说六小强是海淀最好的中学,人大附又是六小强中最好的。还有阿迪(花生的另一个好友),他说他也要上人大附。

我问: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人大附中这么好,我当然想上了,而且我也想和他们继续在一起……但是,我足球不如洋洋,成绩又不如阿迪,可能没啥希望吧……要么还是读我们初中部算了。

听完我开始反思:家长是可以佛系,但要是孩子们都不佛系呢?他们的互相比较,直白而残酷,他们的自尊心,高傲而脆弱。而且,如果孩子有想法有理想,家长不是应该站在他旁边坚定支持吗?

于是我说: 我们一起努力一把,把六小强定为梦想目标,把本校初中部当成保底目标。

结果,我们被现实打脸了。不仅六小强竞争超级激烈,机会渺茫,就连本校的初中部也不是好啃的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花生的小升初,我在《上岸》一书中都有所记录)

整整两年——

我们关注了20个小升初公号或论坛,加过12个课程群、7个家长群;

秋天考上过一个坑班,经历了三次分班考没到来年开春就被踢了出来;

拿过一个奥数杯赛的奖,之后辅导班老师好心地告诉我二等奖等于没有奖;

投过11次简历,参加过两次目标校内部的选拔考,在我认识的5个家长都报喜说接到体测密电的一个月后,我的手机还一直静悄悄的,唯一打进来的电话,不是推销辅导班就是卖学区房的。

我拉黑了学区房的推销电话——太不专业了,不知道六小强没有学区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花生的好友们却是喜报频传。花生虽然表面上装作不在意,内心却难以避免地陷入无奈和痛苦。

佛系看起来似乎轻松快乐,但是结果往往既不轻松也不快乐,家长如此,关键孩子也是如此。

幸运的是,最后关头,花生收到了六小强的录取通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阶段:松弛

在海淀不可能没压力,特别是身边有如此多的牛娃和牛妈,越是头部学校竞争越是激烈。

但是奇怪的是,自从小升初后,我渐渐学会了松弛感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在学习成长上做加法,其他事情主动做减法。

海淀家长不会既要又要,一切以学习和发展为重。

所以,虽然学习上存在一定压力,但在其他方面就很放松。

比如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除了“食”关系到健康比较讲究,其他就很随意。

衣:要说穿衣最没负担、外貌最没焦虑的,全国非北京海淀莫属。

住:老破小甭管是买的还是租的,主打一个离校近,让孩子多睡一小时真香。

行:接送孩子小电驴完胜BBA,不会堵车还不用到处找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人和人之间没有物质攀比,追求学识相对单纯。

正是因为不讲究面子,海淀不比拼大牌包,只有帆布袋最方便。

更高级一点的是某某科研大会、某某高峰论坛的袋子。

海淀区最奢华的着装,家长集体“投票”给红白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海外营和奢侈游,也比不过清北的夏令营和冬令营。

那些浮华但无法让人进益的社交也都戒了,有这点时间我宁愿研究几道题看一本书。

在海淀,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只看才,不看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正是因为优秀的人太多,才放下了竞争焦虑。

海淀处处是大神,身边就很多,不是北大数院出来的家长,就是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的孩子同学。

身处海淀,教会了我和孩子如何做人。

第一,绝对不可以貌取人。和你擦肩而过拎着颗大白菜的,就可能是个博士甚至院士。

第二,学会了谦卑和放下。正是因为身边高手太多,作为普通人,我们只学习其精神和方法但不会为之焦虑。想想,你会为韦东奕数学比你好而焦虑吗?

第三,虽然谦卑,但不自卑。能与高手为伍,是不是自己也没这么菜?虽有可能一辈子追不上他们,但是能面对面向高手学习,获得优秀师长的指导,只要自己想学并持续精进,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做分享)

所以,虽然偶尔我也会担心孩子无法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转念一想,至少他上了一个好中学啊,不也是极其幸运和受益的人生之旅?中学是塑造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阶段,中学同学也能成为一生的挚友。

再说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每一步都要求孩子成功顺利,要求也未免过高。毕竟是个普通孩子,人生也不是每个阶段自己想要的都能实现。

海淀妈妈10年,在“衣食住行”上学会了更看重里子而不是面子,如果迁移思考,孩子学习和发展不也一样?

教育是终身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升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并不会因为这个单一事件毁了一生或拯救一生。

学历不能做到的,内在品格和能力却可以做到。长期来看,我们终将过上与我们能力相配的生活,或早或迟;否则,即使侥幸巧取也不能持久。

所以,在经历了佛系与鸡血后,我学到的松弛并非退回原点,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不佛系,不鸡血,越来越聚焦在孩子个人成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如果我们更在乎孩子内在的真实积累,在乎上了大学后他是否仍能保持前进的动力,我相信,我们孩子会走得更远更好,作为家长也会更加松弛——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境,也没有什么破解不了的焦虑。

来源:花生妈安柏,ID:Amber201606。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