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植被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及密度大,是四川万源最大的国有林场。今年50岁的唐双从事林业工作已有31载,一次次的造林、管林、护林让他更加明白身上的使命。从基层到机关,从技术到管理,从陌生到熟悉,多年来,他的岗位在不断的变化,但守护好每一片林地的初心从未动摇,他就是四川万源黑宝山国有林场场长唐双。

探索绿色长治新路

地处川东北边陲的黑宝山国有林场,近四万亩山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望无际的湛蓝天空、宝塔林立的参天大树、青翠浓郁的所见之景,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绿色森林生态美景。这片美丽的“林海”,离不开代代林场人的守护,这其中就包含着黑宝山林场场长唐双的努力与坚守。

黑宝山林场与周边5个乡(镇)13村51社接壤,地形复杂,犬牙交错,村民的生产生活活动都靠近国有林区,因此,和当地村社联防联控就尤为重要。唐双意识到,必须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实现森林防灭火与林长制深度融合,才能让这片山林得到更好的保护。

于是,唐双建立班子成员包管护站、管护站包护林员、护林员包山头和包重点人员的网格责任体系,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并与毗邻13个村委签订场社联防联控协议,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和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群防群治新格局。

“他们经常来给我们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我们也了解到很多森林防火知识。我们要规范用火、安全用火,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村民李远兴说。

如今,黑宝山林场新建视频监控系统一套(监控辐射面积达四千余亩)、安装了森林防火智能播放器10个、消防水池8口共600m³、集中焚烧点4个、防火隔离带6.6公里、改造巡山道路26公里;购置无人机一台、巡护摩托3辆,以及相关森林防灭火器械物资,林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极大得到改善,为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保障。

“护林关键要把‘防’字放在第一位,防火工作做好了,林场就安全了。”唐双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双与护林员开展巡林工作 万源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书写点绿成金文章

早上的黑宝山林场云雾袅袅,伴随着鸡鸣声的阵阵啼叫,唐双和护林员们从酣梦中苏醒,一阵简单地梳洗后,他们便背上背包、带上工具,开启了巡山护林的一天。“大家小心,一个一个过……”在漫漫山野间,他们迈着坚定的脚步,跋山涉水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坡和丛林。

每年的森林防火期,唐双都要同护林员一起巡山检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饿了就吃一碗方便面,渴了便喝一口山泉水。

林场的工作是枯燥且单调的,整日要与林木为伴,巡山看林、记录汇报。或许有过迷茫和犹豫,但唐双和林场的所有护林员们硬是凭着一股冲劲儿坚持了下来,在大山中与树为邻,与绿为伴,在一草一木间见证着他们的坚守与执着。多年来,唐双平均每年坚守在工作岗位长达340多天,基本上无暇顾及家里,儿子、妻子和年迈的父母也少不了有点怨言,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就是守护好黑宝山资源,只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觉得就值得。”唐双坚定地表示,绿化事业是永恒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黑宝山会在他们共同的努力和见证下,愈发青绿。

多年来,唐双扎根林区,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山林,脑海里印着深山的一草一木,守护着万源黑宝山林场的万亩山林,用青春热血与青山相依相伴。在唐双的带领下,林场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开展森林旅游、林下产业发展,努力探索实现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生态价值有机转换,先后创建了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为巩固国有林场改革、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山林,用青春热血与青山相依相伴。万源市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