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特战中队的第一天,王成龙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

我要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把接力棒接过来,可不能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成龙

可就在加入特战中队的第35天,面对冲向队友的大货车,王成龙一个箭步推开了队友,自己却被大货车撞到了六米之外。

等待军医到来的煎熬时刻,这一群流血不流泪的军人全部围蹲在王成龙的身前,他们声泪俱下地说:兄弟加油,兄弟挺住。

但因为伤势过重,王成龙还是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成龙

同样因车祸事故去世的还有郑君杰,他去世的那一年,女儿只有四岁,如今18年过去了,他的女儿郑崧芳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爸爸”亲手送来的录取通知书

“芳芳,快出来,你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

听见这个熟悉的声音,正在厨房收拾的郑崧芳停下手中的活儿,一边说着“夏叔叔,什么东西呀,神神秘秘的”一边推开厨房的门走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中强和郑崧芳

郑崧芳出门的那一刻,夏中强举着的台州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就直接映入了她的眼帘。

笑意立马就浮现在郑崧芳的嘴角,可反观此时的夏中强,他的脸上也同样乐开了花,他欣慰地拍了拍郑崧芳的肩膀,看着这个即将迈进大学生活的姑娘,夏中强有很多嘱托的话想对郑崧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拿到录取通知书

但因为还有其他快件要送,所以夏中强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便离开了。

那一天夏中强为很多家送去了快件,他脸上洋溢的笑容也感染了很多取件的人,他们忍不住地开口问夏中强为什么这么高兴,夏中强也毫不掩饰与众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我女儿考上大学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中强

有人留下一句祝贺,也有熟悉的客人抛出疑问:是你自己的女儿还是你战友郑君杰的女儿?

是芳芳,夏中强满脸自豪地回答道,他口中的芳芳正是战友郑君杰的孩子

战友的女儿考上大学,夏中强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因为在夏中强心里,早就把郑崧芳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郑崧芳生日,他会和另外34位“爸爸”轮流买蛋糕为她庆祝,每逢新年,给自家孩子买新衣的时候,夏中强的妻子也会自觉的将郑崧芳的那份准备好后再由夏中强交到她的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右一)

夏中强不是郑崧芳的亲生父亲,但他却一直和另外34位战友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缩减亲生父亲离世对郑崧芳造成的遗憾。

郑崧芳的父亲郑君杰,在2004年的一场交通事故中牺牲。

包括夏中强在内的35人既是郑君杰的战友,也是情谊深厚交命的兄弟,但他们的缘分还要从入伍时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君杰和战友们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守护祖国疆土,捍卫中国领土主权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历代传承的中国文化,在红色精神下成长起来的郑君杰,从小就立下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誓言。

1997年,成年的郑君杰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在队里他结识了35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很快就在朝夕相处间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李丹阳《军歌声声》中写道:上铺下铺左排右排,兄弟有许多,热血的男儿离家算什么,官民友爱春风暖心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丹阳

每当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郑君杰都会打心底里认同,部队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在35位兄弟的陪伴下,郑君杰却觉得所有的辛苦都甚是甘甜。

1998年,长江再一次爆发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为了抗洪抢险保家救民,郑君杰和自己的兄弟们一起齐心协力,站在了水灾的最前端。

没有人能凿凿地说自己不会在这次救援活动中牺牲,但郑君杰和他的35位兄弟却丝毫不畏,始终冲锋在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1998年9月22日,险情完美化解,参加抗洪抢险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部撤离了抗洪的第一线。

看着完璧归赵的战友们,36位铁血男儿立刻紧紧抱在了一起。彼时无声更胜千言,他们在心中认定了这帮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兄弟,因此退役之后,他们并没有因为距离拉远而生疏了彼此的亲密关系,反而是越来越像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君杰和战友们

他们甚至还约定好,每年挑一个日子聚会,所有人都必须到场,但一场意外的发生,带走了郑君杰正有无限可能的生命,36人永远都再无聚齐的可能。

你的责任,我们一起为你承担

郑君杰的战友们很伤心,但最难过的依旧是他的家人。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母、守寡的妻子还有年仅四岁的女儿,他们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失去支柱的他们未来的日子又该怎样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君杰的母亲

幸福和睦的家庭在失去主心骨之后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但很快就有35个人为她们的生活点亮了一盏灯,他们正是昔日与郑君杰共苦的战友。

经过35人的商讨,他们决定为郑君杰守护好他濒临破碎的家庭。

他们开始频繁出入郑君杰的家中,陪他的母亲谈心,帮她的妻子做重活,房屋前一天晚上漏水,第二天就会有人将其修补完善,脏活累活他们全部包揽,但面对年幼的郑崧芳时,他们却全都手足无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他们知道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可以像郑君杰一样做农活,但他们却永远代替不了郑君杰在郑崧芳心中的地位。

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代替郑君杰在郑崧芳心中的地位,他们只是希望郑崧芳能像正常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样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他们却生怕自己做不好。

“做不做的好另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先做”。

于是,在郑君杰离世之后,郑崧芳多了35个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郑崧芳说羡慕隔壁的小男孩会折纸飞机,于是就有人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教她。

郑崧芳说没有人愿意陪自己捉迷藏,于是就有人睁着眼睛装作视而不见。

上学之后,郑崧芳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同桌小女孩的新书包很好看,第二天就有一个可爱崭新的书包送到她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但其实那个时候,他们的经济条件普遍也不怎么好,他们也有自己的妻女,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但只要郑崧芳有什么需要,他们都会始终以郑崧芳优先。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觉得自己远远不够,在某些人的口中郑崧芳也依旧是没有父亲的孩子。

但是,这些委屈郑崧芳却并没有对这30位爸爸们倾诉,她只是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不去上学了啊,我不想去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妈妈立刻就拒绝了。

当母亲询问郑崧芳理由的时候,她真的很想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和非议都对着自己的母亲和盘而出,但她不能,母亲的生活已经很辛苦了,她不愿意再加重母亲承受的负担。

郑崧芳变得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下滑,但这些郑崧芳的母亲却丝毫不知情,直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打到她的手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

郑崧芳的家庭条件,她的班主任是知情的,她在学校遭受的议论,班主任也略有耳闻,但她知道如果自己公开指责那些人,只会再次中伤郑崧芳的自尊,她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对策,所以才想着和郑崧芳的母亲打电话沟通。

但令她万万想不到的是,郑崧芳在自己的家人面前竟是只字不提,只是把所有的委屈都在自己的肚子里消化。

可郑崧芳也只是个孩子啊,她已经比同龄人承受太多的东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奶奶

知晓原委的母亲看着依旧垂头丧气的郑崧芳,继丈夫去世之后又一次体会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她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郑崧芳的“爸爸们”

可爸爸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巍峨的疼爱对峙着不善表达的言辞,爸爸们不知道如何开口,他们甚至在家中和自己女儿的沟通都是少之又少,但在郑崧芳的事情上,他们却不得不迎难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

他们来郑崧芳家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每次总会有人“不经意”地问起郑崧芳在学校的近况,可懂事的郑崧芳总是微笑着说自己很好。

郑崧芳以为自己将心中的苦涩藏匿得很好,但这一切却早已被“爸爸们”知悉。那一段时间,他们总是主动和郑崧芳说起亲戚家孩子在学校的经历,以第三方事件的插入舒缓郑崧芳心中的苦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

但哪有亲戚家的孩子,这一切都是爸爸们从电视上学来的。

谢谢你们成为我的后盾

原来,为了开导郑崧芳,爸爸们把电视上所有涉及亲子关系的节目都看了个遍,他们把从电视上借鉴可行的经验运用到了排解郑崧芳心中忧郁的实践过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他们的良苦用心,郑崧芳感受得到,他们精心呵护的爱,也释怀了郑崧芳心中聚集的阴霾。

为了不辜负爸爸们,为了不让母亲和年迈的奶奶担心,郑崧芳下定决心努力考大学,用实际行动报答所有热切疼爱自己的人的恩情。

郑崧芳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她从爸爸团之一的夏中强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台州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后,就继续自己的工作,夏中强便一路小跑离开了郑崧芳家。

看着连背影都散发着愉悦的夏中强,郑崧芳在他转身的那刻便潸然泪下。

谢谢你,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守护我,谢谢你们照顾我们这个不再完整的家。

感恩的思绪在郑崧芳的心中积攒成千言万语,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暮色时分,夏中强再一次出现在了自家的庭院,这一次他的手中还多了两个包装精致的鞋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这是夏中强送给郑崧芳的开学礼物,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希望你在大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也希望你能过上理想的大学生活。

其他的父亲也不甘示弱,他们有人承包郑崧芳庆功宴的酒席,有人踊跃报名开车送郑崧芳到大学报到,被他们围坐在谈话中间的郑崧芳和母亲,脸上流露出的是无尽的幸福和感动。

2020年9月17日,郑崧芳开学报到的日子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那一天,郑崧芳的家中来了很多人,他们忙进忙出把郑崧芳的物件装上车,然后委派了三名代表载着郑崧芳和母亲去学校报到。

他们每个人都很想陪着郑崧芳去学校报到,但那样的场面太过招摇,于是他们便精挑细选了三名代表。

临出发前,看着即将独自一人在外求学的郑崧芳,爸爸团有很多的嘱托想对她说,可涌动的情绪在即将出口时卡在喉咙,但幸好,这一切郑崧芳都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中强

她对着自己的爸爸们说: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有什么问题,我一定及时跟你们说,不要担心我,我可以的。

在门前的空地上拍下一张大合照之后,郑崧芳便在母亲和三位爸爸的陪同下乘车离开了,可直到车尾在拐角处不见,留下的爸爸们也依旧伫立在原地,对着眼前的大路翘首以盼。

在战友郑君杰意外离世之后,他们用35个人的力量撑起了郑君杰的家,他们是可敬的,朱豫刚亦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豫刚

朱豫刚的战友在一场战争中壮烈牺牲,当时年仅17岁的朱豫刚是那场战争中的幸存者,但他的身上也是多处受伤。

睁眼看到医院雪白墙壁的那刻,朱豫刚便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不会辜负班长的寄托,竭我所能守护所有牺牲兄弟的家庭。

在上战场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为牺牲的那一个,于是班长便说:我们当中活下来的人,一定要照顾好牺牲战友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豫刚

战场上他们是无畏牺牲、甘愿为战友挡子弹的战士,可回到家庭,他们都只是父母的孩子。

在战场上牺牲的他们是革命的烈士,但却成了父母心中永远的遗憾和悲痛,为了不负班长的嘱托,为了缓解战友离世对其亲人造成的悲痛,朱豫刚主动揽下了这个责任。

他会在战友弟弟患重病时倾尽自己所有,并在手术的过程中一直在门外等候,他会为了给战友家属提供更好的生活下海经商,他成了战友家庭中的新成员,也成了战友父母心中的“新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豫刚

无论朱豫刚多忙,每年的三月底,他都会奔赴广西的烈士陵园,在战友的墓碑前诉说着战友家庭生活的现状以及自己无尽的想念。

他们是铮铮铁骨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牺牲战友家庭新的希望,这样的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在郑君杰的35位战友看来,在战友离世之后,照顾战友的家人是他们当之无愧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崧芳和“爸爸们”

在朱豫刚看来,照顾牺牲战友的亲属也是自己必须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如今的郑崧芳,已经上了大二,而在大学期间,经常会有“爸爸”去学校看望她,而且她还能够经常收到来自“爸爸们”寄来的各种礼物。

也正是因为在温暖中长大,如今的郑崧芳也已经养成了温暖的性格,而她虽然尚未毕业,但是她却在心中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将自己得到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在情谊和钱财的道路上坚定地选择后者,也有太多原本刚正不阿的内心被世间的琐事消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豫刚看望牺牲战友

但这个世界就应该有诸如郑君杰战友及朱豫刚等人的存在,他们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的善意,但他们更像一面旗帜,号召所有国人以携手的态度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