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老师走了。这个月初,他还打算去宝岛眼镜配一副合适的眼镜,他对生活从来不将就,对这个世界爱得单纯,对学生爱得深沉。他的突然离去,也让许多没有心理准备的人深感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1990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听说上海中语界的"八大名师",至于是哪"八大",说法虽不相同,但其中一定有钱梦龙老师。1992至1993年,我参加普陀区教育局举办骨干教师研修班,钱老师来班上讲过课,但恰好我错过。

第一次见到钱老师是在1995年9月的太原。第一届语文报杯中青年语文教师大奖赛,带队的杨若冰老师与钱老师相熟,就请钱老师指点一下。钱老师看了王老师的教案后,建议教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说明文。我上的是展示课,用《三个和尚》学习如何欣赏动画片,属于视听课。当时我工作五年,正值上海的一期课改,听了不少讲座不少课,但从未听说大型赛事的公开课可以教这么一个特别的"小目标"!于是,钱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近乎神秘。结果就是我既没有主动请教,也不敢要联系方式,错失学习良机。这次一别,我没有再联系过钱老师。不主动亲近名人,是我的陋习,主要是自卑加狭隘使然,至今还如此。

第二次见钱老师是1996年,契机来自时任《语文学习》编辑的王为松学长为"优秀青年教师名录"栏目约稿。我惊喜之后就是紧张,自觉分量不够,很是忐忑,就找研修班班主任钱南山先生商量。南山先生乐于提携后辈,他一听立刻提出找钱梦龙老师作为我的推荐人,并自告奋勇帮我联系钱老师。不过对这份好意,我不敢接受,一是我在华师大二附中的师父顾朝晶老师影响也不小,主要的顾虑还是我与钱老师虽有一面之缘,恐怕他根本记不得我这个语文小白,再说那时他肯定很忙。南山先生马上打消我的顾虑,说顾老师如果知道钱老师做推荐人肯定高兴,还说他与钱梦龙老师亲如兄弟,人称"双钱牌"。没几天南山先生就陪我去嘉定拜访钱梦龙老师。钱老师说了啥为我写了啥,我已全然记不得了,只记得钱老师的书很多,小摆件很多,衣服很挺括,说话很温和。这与南山先生的率真有诸多不同,我一直紧紧张张的,就是一幅乡下人进城的样子。

原以为我与钱老师不会再有更多联系,没想到师父顾朝晶老师知道这事之后,要我拜钱梦龙老师为师。顾老师很快把这事落实,还设想举办一个拜师仪式,并以此推进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但钱老师不同意办收徒仪式,只说来听听我的课。当时我想,莫不是钱老师爱惜羽毛,收徒前还要先看看孺子是不是可教?那一次我上的是《散步》,根据教材单元要求教朗读,表现应该中规中矩。评课前,我倒不怎么怕被批评,只是特别希望钱老师能教我两招,比如怎么设计、怎么提问,但钱老师对我的课没多评,只是叫我好好练字,还专门送来一本字帖,要我每个月交一次作业。其实,1990年7月到二附中报到后,语文组副组长吴翼鹏老师就要求我练字,但因基础差,看不出进步,练着练着就半途而废了。这次,我只好硬着头皮练,可作业交到第三次,钱老师说"你的字还是不练为好",这既是调侃,对我无疑也是一个解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中一直有一种欠账没还的愧疚,在钱老师面前不再提练字的话题。多年后钱老师有一次听我的课,说"你的字没那么丑了"。我愕然之余也有点小得意。钱老师可是书家!嘉定秋霞圃有他书写的楹联!

拜师以后,钱老师听我上课就多一些了,但他从来不帮我备课,看我的教学设计也不怎么出主意,只提醒我自己看课文时要想着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听完课后要分析课上学生的表达交流和我的应对,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2002年春天在杭州,我执教一节写作课,目标是学习构思。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当场写的一些构思也颇精彩,听课的老师反响不错,我自己也有些小得意,可钱老师肯定不多,他觉得学生思维是活跃的,但我的课并不是按学生的思考推进而是按照我的构思走。我开始还不服气,钱老师分析了学生课上前后交流内容,我也就哑口无言,但还是似懂非懂的。多年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他所说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常常以此警醒自己,教书要教在学生真的发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二为钱梦龙先生,左一为本文作者郑桂华

许多人谈起钱老师的教学艺术,往往首先惊叹于他那异想天开的导入、浑然一体的问答和水到渠成的结论,也就是被他出众的教学智慧所征服,其实真正的奥秘在学生观。的确,钱老师对我的影响绝不是一招一式,而是在观念层面,其中影响我最大的就是学生观。

后来,我也慢慢建立了学生主体观,还常常用它来教育我的学生。但我心里很明白,我的学生观是学来的,而钱老师的学生观是自生的,这是我与钱老师最大的差距。钱老师对学生极看重,学生在他眼里是成长中的人,相信学生有成长的需要与可能,激发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是教师的基本功,学生观是检验教师合格与否的第一要素,观念出方法……这些对我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乃至做学问做人的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一次,我随口说某个孩子很懒,钱老师以他少有的严肃对我说:"孩子的成长是鼓励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

上师大语文研究的学者何以聪先生曾说钱老师上课是"三言二拍",说的就是钱老师课上表扬学生很多。是的,钱老师对学生表扬很多,但从来都不是廉价的。2006年我到大学教书,我要求每届学生都要研习钱老师执教《死海不死》的实录,分析钱氏提问艺术,分析钱氏激励艺术。学生每每都如我当年一样——惊为天人!我刚到大学工作的时候,反复研习钱老师课例,领会他的教学主张,很想写一本"钱梦龙教学技巧研习"的书,帮助年轻的同行快速成长,但钱老师不赞成我这样做。在他那里,技巧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是靠刻意训练获得的。书虽然没有写,但当时我并没有被说服。多年后,也就是十多年前我人到中年后,才明白钱老师"观念出方法"的意义,也常常把这句话转赠那些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人。

钱老师对我影响颇大的还有读书做学问的热情和方法。起初,他觉得我看书偏浅偏实用,便送我一套金圣叹点评才子书,还建议我精读傅庚生先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等。这些指导让我明白"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味足",也慢慢体会到"文字就是人"的道理。2002年秋天钱老师在北京审教材,得知我在参加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编写工作,就从他审完的教材中选了一些带回来给我,他七十有余,书那么重,路那么远!这一摞摞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送审稿20多年一直整齐地摆放在书橱里。

钱老师教了我很多吗?仔细想想,既多,似乎也有限,因为做钱老师的好学生需要一定条件,我常常因为自己诸多不足留下遗憾。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粗糙,言行拘谨,生活也不够讲究,这与钱老师的优雅精致机敏潇洒有很大距离。多年前我有个习惯动作,因为眼镜老往下滑,手指便下意识顶着眼镜中间靠近鼻梁的位置向上一推。有一次,恰好被钱老师看到,他提醒我说,女孩子不能这样推眼镜。钱老师还当即示范一番: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扶住一角,把眼镜往上轻轻一托,妥妥的明星范啊。我学样做了几遍,但总感觉不像,因为一个人的气质和神韵是学不来的,不服不行。

作为钱老师的学生辈,我们受教益良多,有时也会说起要为他做点什么。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研究钱老师的导读法,导师倪文锦教授很赞成,可钱老师似乎不怎么在意,也可能看不上我的研究。研究钱梦龙语文教学艺术的论文何其多,钱老师从不点数这些研究,他可真不关心这些。他喜欢读书教书作诗写字,笔耕不辍。钱老师去世后,嘉定二中的老校长周凤林老师发来信息,说想起了当年在嘉定二中举办的"钱梦龙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的盛况。2016年前后,我任职的上海师范大学在做"上海优秀语文教师思想研究资源库",希望借此将上海语文前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留存、传承下来。钱老师的这场研讨会因着周校长的支持,在钱老师工作多年的嘉定二中举办。这次活动并没有广为宣传,倒有四百多位老师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可见他在语文教育界的巨大影响。会议期间,钱老师始终是淡淡的微笑,全程配合会议安排,不提任何要求。

钱老师的翩然离开,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不少前辈和好友联系我,询问钱老师追悼会的安排,钱老师对自己后事的态度是"不开追悼会""不进行遗体告别",这也符合我心目中钱老师最后的模样。

我的导师倪文锦教授知道钱老师逝世的消息,发信息给我:"刚才听说,钱梦龙老师已仙逝,十分悲痛。想当年(1981年11月)去嘉二中教育实习,有幸由钱老师带领。6周时间很短,但我学了不少,尤其是能把学习心得感受转化为文字,在一年时间里发表了10余篇文章。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研究语文的动力,也奠定了我83年考研的底气。我可以好不夸张地说,此生不遇钱老师,便没有我的今天。唉!斯人已去,愿钱老师一路走好,天堂愉快。"

倪老师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此刻,钱老师在天堂一定是微笑着的。

作者:郑桂华

文:郑桂华 图:本报资料图片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