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胡雨松

5月22日15时50分许,黄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董锋的手机收到来自“黄山治超”APP的信息推送:经科技治超平台监测,一辆红色重型货车在途经徽州区“汪村边治超非现场卡点”时涉嫌超限,需要执法队员追踪货车并进行检查。

根据软件分析,董锋和同事在该货车必经之路上设卡检查。8分钟后,涉嫌超限车辆驶入设卡路段。经检查,发现该货车限重49吨,此次运载实重52.4吨。“车主运送的是碎石,超限3.4吨,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安徽省公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对车主进行1500元罚款。”董锋介绍。

路面治超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路政执法的难点,其中既有执法队员数量不足以覆盖城市道路进行全天候现场执法的现实原因,也有钢铁、煤炭等行业运输成本较高,部分司机为了利润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政执法人员对涉嫌超限车辆进行监管。人民网 胡雨松摄

随着城市科技治超平台投入运营,城市主要道路和治超重点监管区域路段都被装上全天监测的“眼睛”,各类超限行为都被紧紧盯住。2021年3月,黄山市交通运输局科技治超平台建成并启用,架设在全市重要交通要道上的19处治超非现场卡点,全天候采集过车信息,如有车辆超限会自动发出预警并纳入黑名单管理。

“最显著的变化,是执法更加精准、效率更高。”董胜利是黄山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老兵”,谈起治超工作变化,他笑呵呵地拿出手机,“监测平台把涉嫌违法行为,都传到手机上,‘眼’到‘手’到,人海战术成了过去式。”董胜利解释说,车辆通过监测点时,探头会拍摄捕捉车辆颜色、车牌等信息,地磅能记录车辆实载重量,通过与后台存储的车辆管理数据进行对比,一旦有疑似超限超载车辆出现,平台会将预警信息自动派发或定向派发给路面执勤人员,执勤人员收到预警信息或稽查任务后,可在路面巡查过程中直接发起任务追踪,根据系统展示位置和车辆习惯行驶路径进行精准拦截。即使车辆绕路未经过检查点,也可根据车辆实时定位进行精准追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管平台信息已实现与执法人员手机互通。人民网 胡雨松摄

不仅如此,黄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还与当地公安部门展开合作,实现数据共享,让刻意逃避执法行为无处逃遁。2023年4月28日,一辆半挂车在通过超限检测点时突然闪起爆闪灯,路政监控探头未能拍摄到该车辆车牌信息,但根据地磅上传信息,执法队员发现该车辆超重43.57%。通过全市黄山市公共安全视频大数据系统“雪亮工程”平台就近调取现场视频,最终通过尾挂车牌锁定车辆信息,执法人员根据路线追踪,成功将该车查获并处理。

除了具有指挥调度、黑名单管理功能以外,平台还有遮牌研判、绕行稽查、源头分析、联合执法、视频巡查等共计11项主要功能,并实现了与省运政系统、部省共建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部省共建执法信息系统、全国货运平台和市交警集成指挥平台等互联互通。

据统计,今年1至4月,黄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共办理超限案件170起,其中非现场案件154起,占比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