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玉波

这两天在南阳市邓州采访。天气炎热,日夜采访,感受这火热的三夏,并没有感觉很累,但是有三件事情让我挺“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件事就是没有紧张的农机调度。当地在5月25日已经开始大面积收割,而且天气预报26日晚上开始下雨。原本想着像往年一样,因为要抢收而收割机不够用,当地的农民和政府工作人员会很着急去找收割机,没想到我们在邓州市采访的第一站罗庄镇,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的农机完全够用,当地63000多亩的小麦,80多台收割机就完全够用,现在已经到达罗庄镇的超过100台,所以他们完全不担心收割进度。

第二件事情,我原本想采访邓州市的农业科技人员改良砂姜土增产的新闻。资料显示,南阳的砂姜土面积有700多万亩,占全国的1/10,其抗旱涝灾害的能力比较差,所以改造的意义重大,但是来到这儿,科技人员告诉我,因为要多种模式进行试验,甚至要叠加多种模式改造,以适应不同的地块,所以他们要反复试验,现在并没有大面积推广,核心实验面积只有50多亩,推广面积才100多亩,有的地块增产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还不能说成功。

第三件事,由于农机手很晚才休息,收割机的维修保养通常都在晚上10点以后,很多维修人员只能在夜间工作。我们原本想讲述一位农机维修师傅夜间抢修的故事,因为有两位机手提前联系他,说需要晚上9点多更换配件。他从晚上8点开始准备配件,9点出发,但10点多快到第一个约定地点的时候,两位机手都说暂时不维修了,我们准备返回,这时又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收割机要更换链条。我们用了40分钟赶到现场,已经是晚上11点了,维修师傅只用十多分钟就更换好新链条,并对收割机易损部位进行检查。所以这个故事也不完整,最后记者我们只做了一条现场新闻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人物故事都没讲出来,挺上火的,“失望”又焦虑。晚上12点回到酒店,仔细想想,我们采访组对这些“失望”,其实不应当焦急和懊恼,而应当欣慰。

第一,收割机多了,抢收进度就有保障。能够在雨前让小麦颗粒归仓。

第二,砂姜土的改造,不可能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实现稳产增产。科技人员的谨慎是科学的态度,因为某一块土地可能需要不同模式来进行改造,这样使得成功率或者推广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虽然没有拍到农机维修师傅整夜都在忙碌的故事,不也正说明,现在农机的质量越来越好?另外农机作业刚开始,保养得不错,不会因此耽误收割。还有,现在农机手的作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按照每个地块的情况,合理确定收割速度和喂入量,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减少机收损失,又尽量避免了机器故障发生的可能。

一件事情至少有两面性,想想确实如此,所以,“失望”之后应当感到欣慰。

此刻。5月27日凌晨两点了。窗外还是雷雨交加。我曾担心这场雨会影响小麦的收割进度,但又想到当地农业专家和农民说的话:这场雨应该持续时间不长,而且前期少雨地干,不会对27日的收割有较大影响。嗯,这又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判断。

所以,我应该能安心睡四五个小时,明天早上好“满血上阵”,继续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人们为了丰收而忙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