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香、拂云、含笑、映日、吐蕊……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的展厅内,由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王云亮创作的国画《梅兰芳兰花指》引得观众驻足赞叹。该作品参照了梅兰芳的五十三式兰花指,描绘了姿态优美、形态各异的手势造型,旁边还配以手势名称及姿态神似的水墨兰花。这些优美而富有诗意的兰花指名称,是当年梅兰芳与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共同推敲而来。

近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巡展(北京站)”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本次巡展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首个展览,展示了从民国到当代的美术家、戏曲名家、文化学者的艺术作品,再现了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展览以“梅艺流芳”“梅姿万象”“梅韵琳琅”3个单元,生动呈现梅兰芳的生活形象及舞台形象,展现了梅兰芳守正创新的艺术精神、德艺双馨的高尚品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展览共展出104幅作品,其中有10幅是梅兰芳纪念馆馆藏的梅兰芳书画及梅兰芳收藏的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等艺术大家的作品。另外94幅则是当代艺术家围绕梅兰芳及其戏曲作品进行的主题创作,涵盖了中国画、油画、壁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梅兰芳纪念馆首次以面向公众大规模征集的形式举办的梅兰芳主题美术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天女散花(国画) 梅兰芳

一件件珍贵的书画、文献图片,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拼接出梅兰芳传奇的一生。一件件现当代的艺术作品,镌刻着梅兰芳艺术的时代精神,让观众流连忘返。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以雍容华贵、中正平和的精神气质享誉世界,被誉为“美的创造者”。这不仅体现在戏曲舞台上,还存藏于笔墨间。展览展出了梅兰芳创作的4幅作品,分别为《天女散花图》《墨梅图》《观音像》《雏鸡紫藤图》,题材以花卉、山水、人物为主,笔触细腻、柔美秀丽、清新脱俗的绘画风格正与他平和含蓄的舞台表演风格相呼应。现场观众一边品味梅兰芳的绘画艺术,一边讨论其舞台艺术,从更宽的视角重新认识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雏鸡紫藤(国画) 梅兰芳

其实,在梅兰芳古装新戏的创制过程中,很多表演灵感都离不开古典画作的启发。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第三代传人董圆圆谈到,《生死恨》“夜诉”一场的舞台设计,梅兰芳就参考了旧画《寒灯课子图》,其简洁、写意的布景使得整场戏的唱腔、表演和舞美达到了水乳交融、回味无穷的审美高度。

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张俊苹介绍,巡展作品征集期间,当代美术家、戏曲名家、文化学者积极响应,他们以梅兰芳为题,将传统与现代连接在一起。

李泊谊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花鸟画创作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也是本次展览参展的艺术家之一。因为这次展览,她对梅兰芳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解。她说:“梅兰芳的画作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底蕴,同时也借鉴了舞台经验,融入了戏曲元素,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我选用了梅兰竹菊的传统题材,将四者融为一体,以表示对梅兰芳艺术精神的纪念,传递对艺术的热爱,也是对梅兰芳精神的延续。”

在展厅中,艺术家刘俊彪的油画《龙凤呈祥》占据了一整面墙。这幅高3米、长6米的作品运用大面积饱和的红色调来塑造画面中心的戏曲人物,醒目而富有张力,虚实结合,表现力极强。刘俊彪自小喜欢戏曲,甚至还在剧团里学过戏曲。“近年来,通过对戏曲表演形式的潜心研究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戏曲在表达和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具备的创造力和感染力。这一魅力能够触动人们心灵深处,引发强烈的共鸣。”刘俊彪表示,梅兰芳对古典美的含蓄表达方式使他更加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韵味,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历史使命。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认为,新一代艺术家要弘扬梅兰芳汲古开新的探索精神和高尚艺德,坚持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努力。

2024年5月26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笔墨再现梅兰芳艺术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编: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