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丰衣足食,有烟火气的生活才是最温暖。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归隐田园,耕读自娱,没有后顾之忧。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陶渊明的田园令人向往,南北朝文学家江淹,仕途失意时也曾起过归隐之意。

可是陶渊明只有一个,江淹放不下所有,也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唯作《杂体诗 陶征君潜田居》以寄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南北朝 江淹《杂体诗·陶征君潜田居》

简译

在东边的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蓬蓬勃勃的遍布田野,虽然耕种很劳累,但一杯浊酒足可解除疲乏。

傍晚的时候驾着车子归来,山路渐渐地变得昏暗,前村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孩子们正在家门口等着我归来。

问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因为人生百年,总要从事劳作,桑麻兴旺,绩纺顺遂,这就是我的人生理想。

不求闻达,躬耕陇亩,自给自足,过自由随意的田园生活,这是我的心愿,也希望结交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陶征君”即陶渊明,因其曾被朝廷曾征召为著作佐郎,故世人称其为陶征君,江淹此诗,是一首模拟陶渊明的田园诗

江淹此诗以淡笔抒真情,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全诗洋溢着恬静安暖的气息,令人沉醉,极接近陶渊明的隐逸气质。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躬耕陇亩 ,精心侍弄,眼看着禾苗一天天地长大,满眼的绿意盎然,自然是收获满心欢喜。

躬耕劳作,自给自足,即便是挥汗如雨,也会累并快乐着,所以,劳动对诗人来讲并不是负担,况且还有浊酒可以慰藉。

相比于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不事生产,江淹的田地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禾苗都长势良好,生机盎然。

丰收在望,有所期待,所以就不觉得疲乏劳累,陶渊明的“荷月带锄归”写满辛苦,江淹的“荷锄归”则带着心满意足。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前四句写田间耕作的乐趣,累并快乐着,第五句到八句,则写日暮归来的温馨,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在屋檐下等待。

暮色降临,诗人驾着简陋的车子回家了,路上的光线已变得很昏暗,远远地望见了村中升起的炊烟,心中又明亮起来。

归人”是诗人自指,“稚子”就是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有温暖的烟火,有可爱的孩子,和相亲相爱的家人。

这不就是人世间最简单又最淳朴的幸福吗,有人等,有人爱,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即便是粗茶淡饭,也会甘之若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最后六句写躬耕田园的原因,和心之所愿,没有耕耘,哪来收获?付出了,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成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和陶渊明一样,诗人的心愿也很朴实,五谷丰登,衣食无忧,付出有所得,劳动有回报,打开柴门,广交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丰衣足食,心愿得偿,这是陶渊明的理想,也是江淹的愿望。

百年”即是一生,“蚕月”是忙于蚕事的月份,“素心”是素愿,“三益”是直、谅、多闻之意,就是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乐与数晨夕,彼时陶渊明的左邻右舍,都是学富五车的隐逸之士。

所以江淹也希望能有陶渊明那样的朋友,“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相思则皮衣,言笑无厌时”,那将是人生一大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江淹,字文通,出生在宋州济阳考城,祖父和父亲都是才华出众的饱学之士,父亲曾出任南沙令。

江淹天资聪颖,六岁能诗,好学不倦,十三岁时父亲病故,从此家道已中落,江淹饱受生活之苦。

江淹二十岁左右开始进入仕途,四十几载官宦海沉浮,入仕的前些年其仕途并不顺遂,曾被诬入狱。

直到萧衍称帝,江淹方得到重用,因其不避权贵,直言敢谏,故齐明帝赞其为独一无二的御史中丞。

除了卓越的政绩,江淹在文学上也成就斐然,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且犹其以骈文著称。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说江淹写诗“善于模拟”,如以上分享的《杂体诗·陶征君潜田居》即拟陶诗。

论仕途,江淹比陶渊明顺遂,可江淹在逆境时却羡慕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向往那份恬然安暖和自适……

参考资料

《梁书 江淹传》

《江文通集汇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