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5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作为连续七年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老朋友”,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在本届峰会现场体验区,集中展示了思极智声纹在线监测装置、智慧城市能源数字化管控、网上电网、电力北斗技术应用、网上国网、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终端、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等8项数字创新成果,展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会现场。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供图

思极智声纹在线监测装置。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立足变电站智慧化运维需求,基于人工智能的声纹识别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思极智声纹在线监测装置,实现了变电设备声纹远程实时监听和异常状态智能识别告警,有效提高了变电站巡视智能化水平。该技术成果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嘉许金奖,并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荣获“十大硬核科技”奖项。本成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较传统方法识别精准度提升了30%,有效支撑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和智能分析,提高电网智能化运维水平。目前,基于该技术成果提交的ITU国际标准已成功立项。

智慧城市能源数字化管控。聚焦智慧城市能源数字化管控,打造了以城市综合能源智慧物联管控平台为核心,配套7款自研边缘智能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为4类用户提供6大功能,在城市能源资源聚合互动、“双碳”行动服务支撑、区域分布式新能源管控3方面实现亮点应用。在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节能型城市样板工程,5大场景在11家单位落地示范,实现了整体节能降耗5.26%,促进城市能源智慧管控能力整体提升,全面服务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网上电网。网上电网立足电网高质量发展需求,汇聚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环节数据要素,实现“发-输-变-配-用”环节全覆盖,“厂-站-线-变-户”关系全贯通,构建了一个从特高压电网到低压用户贯穿可视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规划、前期、计划、投资、统计全链条发展业务上图上网,支撑电网承载力评估、电源全过程监测、电网智能规划、项目精益管控、线损监测治理等业务在线应用,全面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以网上电网申报的基于“全景电网一张图”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发展平台荣获2023年国资委主办的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一等奖。

电力北斗技术应用。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建成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网、统一时频网和北斗卫星应用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国网经营范围内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北斗应用专项项目,着力拓展北斗在电网核心业务领域的应用,形成电网防灾减灾、无人机巡检、作业安全管控、偏远地区用电信息采集、小水电盲调、变电站时间同步、城市能源时空服务等3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了以雄安北斗全替代全覆盖为典型代表的6个北斗应用综合示范区,推广应用北斗终端40余万套。2024年,该集团获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成为电力行业北斗三号服务单位,正式开展相关民用服务业务。

网上国网。网上国网面向居民、企事业、电动汽车等各类用户群体,提供办电、交费、查询等“一网通办”服务,让电力客户办电、用电实现“线上办、指尖办、自助办”。网上国网于2018年3月启动建设,2019年12月12日在国家电网公司27家省公司全面推广应用。截至目前,注册用户数达3.28亿、月活跃用户数峰值已超7000万,日均提供自助服务近1100万次,日均交费超154万笔,已发展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用户体量及活跃数最大、业务最全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在国网数字化部指导下,集团协同国网大数据中心高质量建成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平台全面汇聚全国及各省(市)2005年至今分行业用电量、分行业能源消费等数据,打造了全球碳概览、全国碳排放、分地区碳排放、分行业碳排放等多维监测分析场景,实现对全国及31个省市、14个重点行业碳排放按月监测,经国家发改委组织3名院士共8名专家验收认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各省(市)电力公司基于平台打造了碳足迹、碳标签、碳普惠、绿色金融等特色应用场景,在服务政府“治碳”、服务社会“减碳”、服务企业“降碳”、服务电网“低碳”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取得了良好应用成效。

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终端。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终端全面整合作业现场各类感知终端信息、人员信息、视频图像等数据,结合搭载的智能识别算法,实现现场作业过程安全风险防控、违章智能识别、风险预警提示等功能,规划了34类智能识别算法、21种违章识别模型、覆盖违章管控点共计118项,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重心落到现场、落到一线,从而减轻基层单位现场安全风险防控压力,切实提升作业现场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打造了基于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以“数据标准”统一度量衡,制定供应链数智标准体系和业务标准表体系,夯实数智赋能基础;以“一码双流”贯通全链条,推动赋码全覆盖、扫码全应用、作业全协同,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以行业级“一平台两库”服务供应链上下游,构建国网绿链GPT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全链数字化交互和智能化协作;以“数据要素”赋能全链条,通过数据驱动要素保障、质量优先、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阳光透明,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全要素生产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徐东博 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