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四通八达,交通主干道与市政小路,穿插如网格分布,汇聚了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驻足行人,以此有条不紊运转,组成城市的正常运转状态,烘托出接地气的人生。像在武汉蔡甸区汉阳大街拥军路附近,就有一条古朴的文正街,它的里程不长,街面也并不繁华,因为遍布老旧民房,自成一派风格。行走在文正街上,看到其周边景象,或者朴素或者沉寂,还有一栋栋老房子,住着苍老的人,一下子像穿越回80年代的老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往文正街,与前往武汉郊区和蔡甸其他地方一样,即便是自驾,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程。小编走的城市绕城高速,在蔡甸收费站下到蔡甸大街、汉阳大街,之后从拥军路向北,过古井路后来到了文正街的口子处。向里走了一段距离,又看到最近出有蔡甸区的公交抵达,经停有c1路车子,站点是文正街蔡甸村。站牌和公交规格都不大,像老家乡镇上的小巴,乘坐的人不多,车子慢悠悠驶来,靠站等待再慢悠悠离开,毫无违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着文正街进去,因为沿线是双向两车道的单行,所以最好是推着单车,或者纯粹步行。走过街口位置,看到了几栋旧民房,是乡村里很常见的自建房样式,其在前院接驳街面的地方预留了至少一个宅基地的面积,平坦的水泥路面也和街面无缝连接。因为空院子的存在,这一段文正街的视线显得很开阔,哪怕有几棵高大的行道树遮掩,南北两段位置的民房也尽收眼底。不时有老人从院子里的房屋出来,然后搬出凳子坐着,纯粹晒着太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向着文正街的西段走去,前面便是蔡甸村。从区域布局看,蔡甸村经过了拆迁,其聚集的民房,有的还是原来的模样,有的明显存在断层,被马路隔开,被空地隔开。马路不用说,拓展路面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被改造出来,而那些空地,一定也是拆迁完了的民房,或者处于公示阶段,或者已经进入规划阶段,过不了多久,只要打上施工桩基和挡板,就意味着新的商业项目落地了。城市不停发展,区域面貌改变,是迟早的事,也是必然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过一段空地,前面的蔡甸村,还是原来的模样。只不过因为文正街的存在,它多了一些热闹,主要是车流量多,还有公交车抵达,于是南来北往的人多起来。临街的一排民房,明明还是原来老旧的颜值,但结构发生了改变,主要是近路面的第一层楼,拆掉了原来可能存在的围墙,锯掉了树冠过于阴沉的香樟树,敞开了视野,一层楼门面变成了副食店、连锁店、早餐店。门面的存在,让文正街有了鲜活的气息,热闹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之下,这种有门面的路段确实很热闹,它一般也会尽量靠近公交站点,而其他地方,还保留着最初的样子。文正街中间段五六百米,是一排老旧的单元楼,门牌已经拆除很久,不知道属性,但多半是企事业单位的宿舍楼。这边一排只有四层楼,那边一排是五层楼,楼栋样式差不多,外墙是斑驳的灰色水泥,油烟机、金属防盗窗、空凋外机、水泥护栏,这些都是八九十年代的特色物件与标志。生活其中的人,本身的颜值可能也在变化,曾经朝气的中年人,进出楼道,推开门窗,俨然变成了佝偻的老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正街七百多米的位置,是一栋非常老旧的院子。院子本身的地势很高,其前院的围墙大门与街面连接,地基往上抬升至少有1米,但大门出奇小,只有正常金属大门的一半。从大门破败的样式看,院子差不多已经废弃,里面长满了绿植,一边是一棵高大的香樟树,基本将房子完全遮掩,另一边有几棵小树,也高出了围墙好几米。映衬之下,院子里的主体房屋十分隐晦,门窗完好、外墙完好,就是非常阴沉,看不到光的那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过这一栋院子,前面的文正街,又出现了大片的联排民房,临街道建设,是80年代的典型建筑。这些民房,清一色的红砖墙黑瓦片,木质门窗搭配砖石烟囱,只有一层高度,如今,它们集体废弃,门窗紧闭,锁具斑驳,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城市如何发展变化,这些民房似乎完全沉睡,还留存着往日的状态,似乎时光也可以悄然倒退,变成恍惚的年轮,寂寂无名。(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