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温渐升,想必大家已经准备好轻便凉爽的夏装出门游玩。但眼下正值蜱虫活跃期,小青果提醒您:在山野间愉快郊游的同时需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流版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蜱虫会携带该病原体。被传染后轻则发热、不适及出血倾向,重则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若前往山区户外,穿着长袖长裤,戴好帽子,避免赤脚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需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建议铺设露营垫之类的物品进行隔离。离开后应及时检查全身衣物及裸露皮肤是否有蜱虫附着。

3.一旦被叮咬,不要自己徒手硬拽!及时就医取蜱,如无法就医,可以用酒精等涂抹蜱虫裸露在人体外的部分,待其放松或死亡后,用镊子贴紧皮肤垂直夹出,伤口处需消毒处理。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

吸血前的蜱虫很不起眼,只有芝麻点大,难以发现,但吸血后可膨胀至指甲盖甚至蚕豆大小,口器深扎皮肤,后续处理非常麻烦。它携带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可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严重时或可危及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的蜱虫吸血后可膨胀数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是一种“出血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首次发现于2009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伴随一系列的不适及出血倾向。患者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感觉没有食欲、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病情比较严重的,会出现意识障碍、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外周白细胞减少、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应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病传播途径尚不确定,蜱虫可通过叮咬将牛、羊、犬等家养动物以及其他野生动物所带病毒传染给人,在丘陵、山地的森林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等地活动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接触病人血性分泌物和血液等可造成人际间传播。

蜱虫叮咬生拉硬拽切不要

防蜱叮咬是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往山区或者丘陵地带户外活动时,应当:

  • 尽量避免直接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 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戴好帽子;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蜱虫不光爱吸人血,宠物也易被蜱虫寄生,建议带宠物定期做驱虫护理,野外回来需仔细检查,以免将蜱虫带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不要自己拽!不要自己拽!不要自己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蜱虫挣扎过程中分泌有害物质,生拉硬拽有可能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假头(颚体)留在皮肤内引发感染。

正确的做法

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贴紧皮肤夹紧蜱虫,垂直向上拔出蜱虫;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拔出的蜱虫可以用火烧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夹住头部往上拔,避免颚体残留在皮肤中

手残党自行操作有困难的务必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切忌盲目自信。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来源:上海疾控

编辑:吕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