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某些掠夺成性的文明不同,中华文明五千年来只追求一件事情——太平盛世,而是否达到盛世的标志有两个,对内是国泰平安、人人温饱,对外则是万邦来朝。

从汉朝开始,每当中国强盛时,藩属国都赶来朝拜,重新确立宗藩关系。如果是唐、明、清等不仅完成统一,还能开疆拓土的朝代,便会将更多的周边小国纳入宗藩体系,从而出现万邦来朝的盛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地说,中国强大时,只要跟着我们就有肉吃,有人欺负你,我们还会帮你报仇。这样的老大谁不喜欢呢?于是乎,整个东亚都被纳入这个宗藩体系。

那么,如果有藩属国因为仰慕中华文明,而想加入中国怎么办?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藩属国名叫康居,现在已经没有了,是粟特人建立的国家,位于西域的西端,距离长安“万二千里”。唐太宗是不世出的战争天才,渭水之盟仅三年后便打败称霸草原的东突厥,并开始经营西域,收复汉家故土,重振丝绸之路。

粟特人在西域建有康居、石国等九个政权,唐朝统称他们为昭武九姓。粟特人因丝绸之路而富裕,却被突厥人拼命压榨,而且一点地位和尊严也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昭武九姓非常渴望中原王朝归来重新控制丝绸之路,唐朝的兴起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纷纷遣使来唐表示恭敬。不仅如此,还有一件出乎唐太宗和文武百官的事情,昭武九姓里的康居还提出一个要求:举国内附,想把全体康居人变成唐人。

开疆拓土一向是帝王的莫大功劳,这一回还是人家主动提出的,不费一兵一卒一钱一粟,正是中华昌盛的最佳标志,哪个帝王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呢?更何况朝堂上一多半大臣都同意让康居内附,唐太宗只要顺水推舟,便能完成如此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唐太宗拒绝了,面子固然重要,利益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为什么不要这个康居国?原因也简单:太远。康居的位置差不多位于现代的阿富汗,已经远远超出了唐朝的控制能力,当时唐朝还没有完全控制西域,西突厥仍然强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其打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冒然同意康居国内附,唐朝必须对康居的安全负责,每当西突厥进攻康居,唐朝只能出兵救援,等于是背上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这对唐朝的整体战略非常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虽然也被称为盛世,实际更多体验在政治清明上,唐朝的国力还远未到鼎盛,户数甚至不及隋文帝时期。另一方面,唐朝周边还有高句丽、吐谷浑、吐蕃等政权没有收服,暂时无法全力开拓西域。

这些因素加起来,让唐太宗拒绝了康居的内附要求。在唐太宗看来,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是最重要的,追求面子好看于国有害,等到条件成熟时很多事情自然瓜熟蒂落,这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