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好人黄希松。他是一位来自皖南大山里的乡村医生,黄医生为什么会获得广泛认可和尊敬呢?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黄希松,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乡村医生,一位扎根乡野,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中医大夫,36年来,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赤脚医生”,成长为“一号难约”的“中国好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泾县黄村镇卫生院中医馆里,一条狭长的走廊上,总是挤满来自天南地北、操着不同口音的患者,在等待着黄希松的问诊。

很多情况下,患者不用开口说话,不用拿检测报告,仅凭把脉,黄希松便能把患者的病情说得清清楚楚,这不得不让大家啧啧称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黄希松已经是远近闻名,不过,要追溯起从事中医诊疗的经历,他其实是半路出家、全靠自学成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的黄希松,跟随当医生的哥哥学习,积累了最初的基础医学知识。1987年,他顺利通过县里招考,成为一名无编制的“赤脚医生”,被分配到泾县最偏僻的小山村桃岭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桃岭村条件艰苦、交通闭塞,年轻的黄希松没有半点犹豫,在这里一待就是15年。刚到村里的那年冬天,一位老乡不幸被火药烧伤了面容,可当时大雪封山,无法外出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希松:我是那里的唯一一个医生,不治疗又不行,那时候我就翻中医经典,以火攻火,用酒和草纸贴在他脸上消毒,通过中西医结合,然后抗菌治疗,奇迹般地现在一点疤痕都没有,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中医的神奇疗效,让黄希松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桃岭行医的15年里,除了出诊,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中医理论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希松:我就是从基础理论开始,慢慢学,看了很多书,我在桃岭的15年,几乎把所有的中医的基础理论的几十本书,全部背下来了,然后还看了一些中医的名著,做了大概1000多本笔记。

有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加之他因地制宜,有空就上山采药、尝药,研究哪些中草药有更好的疗效,慢慢地,黄希松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看病的老乡也越来越多。

2003年,黄希松调到宣城泾县黄村镇卫生院工作。尽管工作地点变了,但是他对中医的热爱、对患者的关爱丝毫没变。

每周一到周五清晨五点半,黄希松都会准时在中医馆出诊,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看一百多名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术精湛”“大德仁心”“情暖人间”……在镇卫生院中医馆走廊里、楼梯转角处、墙壁上,挂满了全国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这些锦旗也见证着黄希松的默默付出,展现了他守护大众健康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身农家的黄希松,深知山区村民求医看病的不容易,周末的时候,他经常会主动上门给附近村里的老人把脉问诊。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黄希松逐步摸索出用中医调理慢性病和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无论是哪里来的患者,无论病情如何,在用药方面,黄希松坚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希松:病人是你最好的老师,不断地去总结经验,医生看病啊,并不是在药贵与便宜,关键的是对症。

对于困难的患者,“医者仁心”又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黄希松:所有的困难家庭,不论是你是来自于哪里,我们什么费都不收,只收药费,有更困难的,我们全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湛的专业医术、宽厚仁慈的医德,让黄希松先后获得安徽好人、中国好人、中国好医生、安徽省“徽乡名医”等荣誉称号。36年从医路,他接诊的病人累计超10万多人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黄希松深感振奋,他利用休息时间,奔走各地,义务开展中医药知识讲座,传播中医药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希松出名后,来找他的除了患者,还有很多想“挖”他的人。但他多次婉拒了到外地医院“赚大钱”的机会,坚定地扎根基层,做乡亲们不变的“医”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希松:我就是一个乡村医生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适应我,这里的群众适应我,我不想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黄医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扎根基层的乡村医生的身影。他们设身处地为村民,风里来雨里去,随叫随到。因为他们的奉献,村民们的健康被守护,它们的坚守,也筑起了健康中国的基石。

此时此刻的安徽

来源:安徽经视

编辑:胡诚

责编:左开勋 何士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