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带孩子出去遛弯,娃走几步就不乐意走了,那尊贵的双腿怎么劝就是迈不开步,非要像个树袋熊一样赖在父母身上。

不抱吧,他就这么跟你僵持在原地,闹急眼了就一屁墩坐地上不走了...
抱吧,自己又累得不行,负重训练真的是遭不住...

孩子是偷懒?还是没事找事?家长实在头疼。

其实啊,家长要想在外不被孩子“拿捏”,还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搞清楚娃的小脑袋瓜里在想些啥」是首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为啥这样?

①我好累,走不动了/我不舒服,不想走了

虽说娃看起来电量满满,但腿总归是短大人一截,体力也是有限的。有时候孩子不是偷懒,而是真的累了。当家长走得太快,孩子跟不上步伐时,也会放弃追赶,选择直接“搭车”。

除了体力不足以外,还有些其他的客观原因,比如穿太多热出汗了、鞋子不合脚、渴了饿了。

孩子在过了一岁半以后,绝大多数都能掌握独立行走,但活动强度可能不及大人。出门,尤其是出远门时,孩子喊累要求爸妈抱这种情况是可预见的。带低龄娃出去玩时,还是把婴儿车推上更方便些,吃的喝的都备上点儿,娃不想走了缠着要抱时,也可以就地歇一会儿补充点体力。另外,现在天也热了,出门给娃穿轻薄一点儿更方便活动。

②我没有安全感,需要抱抱

我们代入孩子视角,就能轻易理解这一点。小矮人进入大人国的世界,满眼都是大长腿,尤其是去到人多、环境陌生的地方,感到压迫和不安再正常不过。

孩子缺乏安全感,自然是要求助和他具备强依恋关系的你,如果娃是“i娃”,黏人表现会更明显些。给娃提供满满安全感的不仅是身体接触,随着身高上去了,视角抬高了,视线开阔了,娃的不安也会减少。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从6月龄起就已经对熟悉的养育者有了明显的依恋,表现明显的出分离焦虑,18个月~2岁以后,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依恋关系。

当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求抱抱时,家长抱一会儿也无妨,若是实在是累了,也应该耐心安抚孩子,跟他说妈妈抱不动了,牵着妈妈的手走好不好。(在外牵好孩子,不仅是为了给予孩子安全感,更是为了保证出行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牵、抱还是言语安抚,重点是要给予孩子回应。有些家长可能会以为孩子在没事找事,吼骂责备孩子,甚至用“妈妈不要你了”来威胁孩子,需求得不到回应,孩子可能会用更激进的行为进一步尝试获得父母的关注,比如满地撒泼打滚,大哭大闹...娃的安全感崩了,家长的心态也绷不住了。

③走路好无聊,我不想走了

有时候孩子不想走路,也不是累,而是太乏味太无聊。孩子和大人的兴趣点不一样,比如逛公园的时候,家长可能会感到放松舒心,但娃可能在想“路好长啊,怎么还没走到好玩的地方”。

没有动力走下去,那家长就帮孩子找找动力:

  • 给孩子穿走起来能“嘎吱嘎吱”响的小鞋子;

  • 买个小风车拿手里;

  • 领着唱儿歌,跟着儿歌节奏一步一步走;

  • 玩“走格子,不踩线”的小游戏;

  • 给个目标地,比比谁先到;

  • 不停和娃聊天,聊他喜欢的话题,或者聊聊路边有趣的事物。

总之,家长可以开开脑洞,想办法让孩子的走路体验更有趣。

④我就是偷懒耍赖

孩子不想走路求抱抱,大多数都是因为累、没有安全感、觉得没意思,偷懒耍赖的占少数,毕竟如果娃不累不无聊,更常见的是撒手没,而不是硬要赖在家长身上。

那娃就是偷懒耍赖呢?想玩又不想自己走,要抱着,还要指挥你去那看看去这看看。

这时建议: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找个风水宝地歇会,喝点水聊会天,不想走咱就不走了跟孩子说明“现在你是大孩子了,要自己走,不能总让妈妈抱”“你长大了,太重了,妈妈抱着走很累,抱不动”。

如果孩子是“惯犯”,在出门前也可以跟孩子约定好,要自己走,不能总让妈妈抱。同时也可以用上一部分给出的小技巧帮孩子找点走路乐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不抱
但别丢下孩子一个人

总之,很多时候家长眼里的「孩子没事找事」,背后都有各式各样的缘由,识别孩子的需求,搞清楚他为啥这样,应对起来就容易很多。累了就歇一会儿、嫌爸妈走太快了就放慢脚步等等他、没有安全感就抱一会,安抚一下牵着他、太无聊就边走边做小游戏。

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赌气丢下孩子一个人,尤其不要把孩子丢在马路边!多少安全意外都发生于分秒间的疏于看护,生气转头就走,一回头孩子没了又慌忙找,到头来心急的还是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了,有时候孩子要求要抱,咱就抱抱呗,毕竟孩子追着要抱的时光可是转瞬即逝啊~

end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4年5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及正文图片来源包图网、公众号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