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十年),韩信密谋造反,消息提前泄露,皇后吕雉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派萧何邀韩信入宫,最终在长乐宫诛杀韩信。一年后,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获罪被杀。又两年,燕王卢绾投奔匈奴,刘邦下令追杀。再加上之前已经去世的赵王张耳韩王信、燕王臧荼。刘邦的八大异姓王已经消失了7个。仅一位异姓王幸存,此人就是长沙王吴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在秦朝施行“郡县制”以后,天下就不存在所谓的异姓王了。但刘邦和项羽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把若干个战力极强的军事头目纷纷封王,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封地,借此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这种方式虽然有违历史潮流,但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

既然八大异姓王被铲除了7个,为何长沙王吴芮能够一枝独“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名气 ,吴芮或许比不上韩信、英布等人,但论家世渊源,吴芮在八大异姓王中还是较为独特的。因为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王族后裔、吴王夫差的第十一世孙。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放越王勾践归国。勾践卧薪尝胆,后来带领越人一举灭掉了吴国。夫差最终横剑自刎,夫差的子孙四处逃散。根据《吴氏宗谱》记载,夫差死后,他新立的太子鸿带着子女一路西逃,翻过安徽休宁的崇山峻岭,来到江西婺源,隐居于此,以故国为姓氏,改姓“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末期,吴氏家族逐渐得到振兴,在鄱阳湖一带颇具名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夫差的第十一世孙吴芮被封为鄱阳令,管理一方。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当时天下的官吏都在观望,八月,吴芮带领鄱阳湖周边的百姓和小吏宣布起义,因此,吴芮也成为历史公认的第一个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秦朝官吏,历史意义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项羽在荆楚一带崛起,吴芮率兵投奔项羽,项羽大喜,封吴芮为衡山王。《汉书》云:

及项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

后来,吴芮在巡视洞庭湖时遇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此人就是张良。张良说项羽没有英主气质,劝吴芮改拥刘邦。吴芮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相信张良,投奔刘邦。刘邦得知吴芮前来投奔,喜出望外,改封吴芮为长沙王。这就是吴芮成为汉初异姓王的来龙去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曾记载了刘邦在汉高祖五年给长沙王吴芮的圣旨: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从这道圣旨可以看出,吴芮和他的儿子、侄子一起,在推翻秦朝、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刘邦在承认吴芮功劳的同时,把长沙郡、豫章郡、象郡、桂林郡、南海郡五个郡全部分封给吴芮,让他管理。如果按照现在的区域来说,吴芮的领地包括现在的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五省,领土面积占整个汉朝面积的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王”。吴芮的地盘,比其他几位异姓王大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朝初年,刘邦相继铲除了7位异姓王,此举看似在拨乱反正,实际上是刘邦刻意为之。因为当初分封异姓王是被形势所迫,在稳定江山之后异姓王独霸一方,对汉朝政权已经形成威胁,所以刘邦必须逐一铲除。吴芮作为异姓王之一,刘邦自然没打算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