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陕西省的旅游热度,近些年从未走低过,哪怕每隔一阵,会风靡出一处火爆必打卡胜地,但陕西总排在大家的必去榜前列。

或因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历史底蕴,令人向往走在西安的大街小道上,畅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采。

或想感受“馍都”的魅力,品尝一番碳水缔造的奇迹;或是巍峨连绵的秦岭山脉,让所有热爱自然风光的驴友们流连忘返,从而给大家无数游览陕西的理由。

这时就有一个困惑浮现出来,陕西的地貌环境以及地名都十分有趣,如陕南、关中和陕北,虽同属于陕西省境内,可无论是气候亦或地理形态都迥然不同,并且独独缺少“陕东”,不禁好奇为何不把方位在名称上凑齐呢?

——想要理清为什么没有陕东,就得追根溯源来分析。

一、陕西与陕东?

首先陕西这个地域类型的名称,可谓是相当的古老,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也不为过,它距今足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始自西周初年。

殷商王朝覆灭后,周王朝处于初创之际,从制度到疆土的划分都是混沌状态,武王为了能更稳固的让国家走向正轨,就跟召公和周公商定管辖范围。

——其以陕陌为界线,周公负责陕陌以东,召公则是陕陌以西,所以陕东在西周初年的概念,就是如今的山东曲阜一带。

周公得到陕东的管辖权后,自己并未前去,他让儿子伯禽去成为此地的始祖,命名为鲁,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孔子、鲁班等其实就是陕东人。

而“陕”就是当时的一个地区,陕陌换算到如今约在河南陕县西南。

至于武王跟周公和召公为何偏以“陕”来当标尺划分地盘呢?这就是赢家所掌握的命名权力,他们可以用各种地名当作界线来制定标准,从而数千年影响着后世对此地的定义。

好比许多国家的边境线都是平平无奇的一个地区,那里有可能是人烟稀少的村庄,也或是就一个石碑,若问为啥不往前推几里、亦或往左走用另一个村落当作分界点呢?

那就得让制定者来告诉原因,就算没有什么宏伟奇妙的理由,比如顺手一指什么的,可后人依然会将其当作“金科圣律”。

毕竟地球原本没有界线,也不存在名称,万事万物皆是人类给赋予的意义,何为西、何为东,只看制定人当时站在何处。

用河南陕县当作分割点,则在其东的曲阜一带就是陕东,今关中一带就是陕西。

二、朝代演变与疆域划分

而陕西这个地域类型的名称沿用至今,陕东则逐渐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跟朝代演变所带来的疆域划分有关。

正如当今人们既把陕西称作陕也叫做秦一般,以国家来定名称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身为周文王庶子的召公,拿到陕陌以西的管辖权后,他并未安居一隅,就这么过着风平浪静的安生日子。

——他继续辅佐武王,并支持周公东征平乱,事成后,召公已然是封无可封,功赏就给予了他的儿子,划分出燕国今天的北京交给其长子管理,召公则主要负责镇守东都。

那陕西一带就无人常驻管辖,这时后来的秦出场,他们最早是居住在山东附近的嬴姓部落。

与周公和召公不同,前二人一个是周武王的胞弟一个是周文王庶子,属于有血缘的亲戚关系,赢姓部落则是靠能力得封,他们最初并不姓赢,祖先名叫大费,既帮助过大禹治水,还帮炎黄联盟的舜驯服鸟兽,舜赐予了赢这个姓氏。

真论起赢氏跟商和周两个王朝的亲疏关系,其实与商会更亲近一些,他们给周的贡献是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周孝王将今甘肃清水、张家川等一带的土地作为封赏,从而建立秦国。

但赢氏却实打实帮助商汤出兵讨伐夏桀,贡献就跟姜子牙对于周差不多。

所以周公、召公分别得到陕东和陕西的封地,姜子牙则获得今山东淄博以东一带的土地,成为齐国始祖,并有着征讨五侯九爵的特权。

赢氏建立的秦国,在周王朝并不十分起眼,但谁都意料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法家思想的应用,来头远远比不上鲁、燕及齐的秦,却统一了天下。

就如西周初年命名权归武王所有,这项权柄也自然过渡给秦始皇,他令书同文车同轨等各种规制都厘定以后,地域名称就以郡县来命名,曾经以地域作为划分标准的陕东逐渐没人提及。

——但因秦国的存在,陕西的概念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三、陕西为何能保留

不过陕西于漫长的历史线中都未记载进史册。

汉时属于司隶校尉部、隋唐属关内道,宋初时因设立陕西路,陕西就正式入史,此后均没有变动,元为陕西行中书省、明是陕西布政司史,清跟如今一样也称为“陕西省”。

而陕东则因为秦始皇一统各国再无人提起,秦将陕东所在的鲁分为东郡、齐郡、胶东郡及济北郡等,直接给拆分掉了。

待到秦末汉初,项羽在此地分封各将为王,又将其分为济北、齐和胶东三国,等汉初重新分地盘时,采用精细化来分的方式,单是一个齐就分成了七个地区。

此时此刻,也就彻底分不清陕东的影子了,越往后则连最初的方位都难以寻到踪迹,好比唐朝时,全国分为十个道,黄河为界分为河南道和河北道。

宋初则是京东路和河北路,待到金又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东南西北全都有,但说的却是同一片地方。

又因昌盛王朝的建都不是在长安就是洛阳,以洛阳作为都城时,就跟西周用陕陌当界线的地理位置差不多,陕西依然可以沿用,而就算是外族更迭,但问鼎中原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当时的中原指的是河南,所以陕西还是不用变。

直到明清将首都移到北京,按说该重新找一块地区当作界线来划地区,可陕西这个名字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不光当今的人们,对于源远流长的古文化有想要尽最大程度保留的念头,当时的人也同样如此,哪怕是遥远致敬,都轻易改不得了。

陕西就这般穿过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完好无损的被用到了今天。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并非没有陕东,陕西和陕东这则以地域为划分标准的名称,诞生于西周初年,周武王给召公和周公分陕而治,周公得到的就是陕东。

但随着秦始皇一统、项羽分封诸将和汉初再分区域面积,三次重新命名将曾经的陕东来了个大洗牌,久而久之,因为沧海桑田,也就没人再多提陕东了。

——至于“陕”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西周初年的地名陕陌,换算到如今,约在河南陕县的西南位置。

估计就连当年的周公和召公都想不到,陕西这个名字可以有如此漫长的生命力,见证了千余年来人类的发展和演变,历经数个王朝,依然如旧时模样

那么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喜欢称自己作“老陕”,也是很合理的称谓,毕竟算起历史来说,也着实是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