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拥堵赖中国?英国向中方索要793万镑罚款,不给?国际法庭见!也不知道英国是穷怕了,还是怎么回事,英国交通局以一项2003年的旧规向中国大使馆索要罚款,高达793万英镑,不给的话,将会告上国际法庭

伦敦交通局与外国大使馆的拥堵费争议

近日,伦敦交通局针对外国驻英大使馆提出了一项引发广泛争议的要求,即各使馆应支付累积的“拥堵费”。这一要求依据的是自2003年起实行的交通规定,该规定旨在缓解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然而,针对各国使馆征收拥堵费的做法,在国际法和外交实践中却显得颇为不合常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伦敦市交通法规,自2003年起,每天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之间,周末和节假日的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六点,所有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均需支付15英镑的拥堵费。

尽管这项规定初衷是为缓解交通压力,改善空气质量,并促进公共交通发展,但其对驻伦敦各国使馆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引发了巨大争议。伦敦交通局坚持认为,大使馆的存在加剧了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因此应缴纳这笔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交通局正式向中国大使馆发出缴纳拥堵费的通知,累计金额已达793万英镑。这一举措不仅针对中国大使馆,还波及其他驻伦敦的国家使馆。美国大使馆欠款接近1400万英镑,日本大使馆欠款1010万英镑,甚至一些较小国家如多哥也欠款40万英镑。累计总金额高达1.43亿英镑。伦敦交通局还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各大使馆在规定时间内缴清款项,否则将推动国家法院进行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法律和外交争议。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外交使团通常享有免税特权。该公约第22条和第23条明确规定,外交使团的官方场所应享有不受干涉的保护,其私有和公有资产以及财政收入不应受到东道国的征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伦敦交通局将拥堵费定义为服务费用而非税收,但实际上,这笔费用与税收有着类似的调控公共资源的作用。因此,各国使馆普遍认为不应缴纳这笔费用。此外,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根源在于城市自身的规划问题,而非外国使馆的存在。

伦敦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许多道路和街区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就已规划建造。这导致了许多街道狭窄、曲折且布局复杂,不适应现代汽车交通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居民和游客。这才导致高峰时段,尤其是上下班时间,大量通勤者和游客涌入市中心,造成严重交通压力。因此,将交通拥堵的责任归咎于各国使馆并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大使馆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迁址计划,希望搬离市中心,以缓解交通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当时,中国以2.5亿英镑的价格购买了位于伦敦玛丽王后门的皇家美术学院,计划将其作为新的大使馆。然而,这一计划却遭到英方政府的拒绝。

尽管中方提出的迁址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双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但英方政府以各种理由拖延处理,并借此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称中方的行为会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结果,这一迁址计划至今未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交通局对外国使馆征收拥堵费的举措,在国际法和外交关系层面显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首先,外交使团享有的免税特权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确保外交官能够无障碍地执行其官方职务。

其次,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源于城市规划和人口密度问题,而非各国使馆的存在。最后,中国大使馆早已提出迁址计划,却因英方政府的阻挠未能实现。因此,英方对各国使馆征收拥堵费的举措不仅不符合国际法,也未能真正触及交通拥堵问题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背景下,各国使馆普遍对伦敦交通局的要求表示反对。许多国家的大使馆认为,拥堵费本质上与税收类似,因此应享有免税特权。此外,各国使馆也指出,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应通过改进基础设施和重新规划来解决,而非简单地通过征收费用来转嫁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伦敦交通局对外国使馆征收拥堵费的举措引发了广泛争议。在如何有效缓解伦敦市中心交通拥堵问题上,英方显然需要更为审慎和综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征收费用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