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专家会说,孩子不能打不能骂,更不能吼,要耐心教育,给他们讲道理。

然而,现实情况复杂多变,不同孩子性格迥异,某些情境下,父母可能发现,适时的严格管教,包括适度的责罚,能更直接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这反映出在育儿实践中,灵活性与实用性同样重要。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既不过度放任,也不失温情与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江苏,一则熊孩子调皮把茶盘踩碎,哭着能不能别打我的消息引发关注,网友说,看来平时打少了。

画面中,男孩的妈妈和一个男士在门口谈事情,男孩独自坐在茶几边的椅子上看电视。

男孩八九岁的样子,胖乎乎,目测体重至少八十斤以上。

看电视时间长了,男孩屁股长刺一样,坐不住了。

开始站在椅子上蹦跳,椅子结实,没事。跳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够刺激,便爬到父母喝茶的木茶几上跳。

那曾想看上去结实的木茶几却是拼凑起来的,根本就不结实,他站在上面随便蹦跳了几下,突然”砰“地一声桌子的一块木头就塌了。连同桌上的杯子都被砸碎在地。

男孩随之掉了下去,头砸在桌子上,人掉进窟窿里。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男孩的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和男子听到里面的响动,赶紧跑了进来,妈妈看着儿子从茶几上掉了下去,站在门口惊呆了。

男子直接走到茶几边上,试图扶起孩子。

男孩顾不上疼,看到妈妈进来了,露出了惊恐的表情,哭着哀求妈妈道:”妈妈,你别打我,别打我!“

男子跑过来,安慰他道,”不打,不打,砸到你没有,我扶你出来!“

妈妈也跑到男孩身边,始终没有表态,不过,也很担心男孩的伤势。看着儿子的确没有受伤,态度开始马上变了,脸上的表情由担心变成了愤怒。

不过,碍于男子在场,妈妈还是把怒气掐灭在了心底,两人好声好气把男孩从砸出的窟窿里扶了出来。

男孩看着妈妈,一直都很害怕,眼神闪躲,害怕妈妈追责。

从男孩的表情看得出来,平时捣乱的时候,妈妈没少打他。所以,这次犯错,他第一时间按担心妈妈揍他,所以顾不上疼痛,第一时间安抚妈妈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看了这一幕,都笑喷了,有网友说,看到他明明很疼了,还惊恐妈妈打他,很可怜他,看来妈妈平时没少打他。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大个人了,还要爬到茶几上玩,从这点看,又觉得平时妈妈还是打少了。

还有网友说,我家孩子我就经常打,因为跟他讲道理根本讲不通。每一次打了他以后,他就跟我说,以后他长大了要去当兵,发了枪,第一个就要嘣掉了你,真是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网友说,看看受伤没有,没受伤,还是要打,不受点皮肉之苦,他不长记性。

笔者观点

听了男孩的哀求声,真觉得他挺可怜,但是看到他顽皮得爬到茶几上玩,又觉得他平时没有一顿是不该白打的。

甚至觉得平时妈妈打少了,才导致他如此顽劣。像这样子的孩子,就很想问专家,该如何教育?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