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徐河之战以后,辽军有多年未再大规模南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宋太宗施行“守内虚外”政策以巩固其集权统治,而萧太后同样利用此机会强化其权位,逐渐将职权转移至韩德让以及自己儿子手中。

1、韩德让专权

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室昉与韩德让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治蠹政时弊,而以休息百姓、减轻赋税为要务,使朝廷法度修明,朝野官民皆“无异议”。

萧太后又因韩德让的推荐,任用参知政事邢抱朴按察诸道州县守令“能否而黜陟之,大协人望”。

突吕不部人萧合卓“以谨格”补南院侍郎,也因韩德让的举荐出任中丞,累迁北院枢密副使。精于医术的耶律敌鲁,也因韩德让的举荐而官节度使。

韩德让又向萧太后举荐曾得罪过自己的东路统军都监耶律乌不吕任统军使,并针对萧太后的疑问而解释道:

“臣尊居相位,其于臣犹不屈服,何况其余?以此知其才可用。若能任使之,必能镇抚诸蕃。”

萧太后从之,加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尉。由此,得到萧太后充分倚重、宠信的韩德让,在自己周围集结了一批出将入相、勤力于政且政绩显著的蕃、汉臣僚,成为支持萧太后巩固统治的主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94年(辽统和十二年),室昉致仕,荐韩德让“自代”,于是萧太后任命韩德让以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拜监修国史,赐号兴化功臣;不久又加守太保,兼政事令。

998年(辽统和十六年)十二月初,于越、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病死。传说那天夜晚,当地出现树木上雨水成冰的异象。萧太后改封辽圣宗之弟恒王耶律隆庆为梁国王,接任南京留守;改封郑王耶律隆祐为吴国王。

999年(辽统和十七年)九月,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病死,萧太后随即任命韩德让兼知北院枢密使事。至此,韩德让已集辽蕃汉、军政大权于一身。

不久,韩德让又官拜大丞相,改封齐国王,总领北、南两院枢密使,为南北面诸行宫都部署,事无不统。

2、平定后方

为提升韩氏家族的政治地位,萧太后之弟隗因又娶韩德让之妹为妻。

986年(辽统和四年)九月,年方16岁的辽圣宗娶皇后萧氏,生一子一女。

1001年(辽统和十九年)三月,皇后萧氏被降为贵妃,罪名不明。但从辽圣宗随后娶韩德让之甥女菩萨哥为皇后(即仁德皇后),而韩德让也被萧太后赐名曰“德昌”等情况来看,此萧皇后被降为贵妃,当是为韩德让的外甥女腾出皇后之位。

此举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此后辽朝诸帝屡屡发生贬降皇后甚至杀害皇后之事。

萧太后还利用南边战事稍息之机,加强对周边边疆地区的控制。当时西北边的阻卜诸部族往往乘辽军与宋鏖战正急,无暇北顾之机起兵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94年(辽统和十二年)八月,萧太后因西北边地不宁,对其用兵宋朝形成很大牵制,故诏令其大姐胡辇镇守西北。

胡辇嫁齐王耶律罨撒葛,故称齐王妃,又因耶律罨撒葛死后被追封为皇太叔,所以胡辇又被尊称为“皇太妃”。

皇太妃受命与西北路招讨使萧挞凛率领西北路乌古等部兵及永兴宫分军共三万人马,屯驻驴驹儿河一带,以抚定西边。

997年(辽统和十五年),又有一些阻卜部族叛乱,悍将萧挞凛在讨平叛杀辽廷所派地方官员的敌烈部人以后,顺便征服了那些叛乱的阻卜部人,由此西北“诸蕃岁贡方物充于国,自后往来若一家焉”,得到萧太后的称扬。

萧挞凛鉴于西北诸部族屡降屡叛,其势力不断发展,而辽军主力被牵制于对宋战场,故请皇太妃上表萧太后同意在西北沿边建置三座城堡,以绝边患。

时隔不久,阻卜部酋长鹘碾果然又率部众反辽。1000年(统和十八年)中,迫于辽军压力,鹘碾之弟铁剌里率本部军民归附辽朝,孤立无援的鹘碾亦只得随之来降。萧太后为慑服那些叛服无常的阻卜等部族,诏令边将诛杀鹘碾以示众。

1003年(统和二十一年)六月,西北边重镇可敦城修筑完成,名镇州(位于今蒙古土拉河与鄂尔浑河之间),选诸部族二万余骑充驻屯军,专门负责捍御室韦、羽厥诸部族,迫使叛辽的阻卜酋长铁剌里率诸部来降。

次年,阻卜酋长铁剌里遣使来朝贡,并求婚于辽廷,萧太后正欲倾国南下与宋军决战,为笼络西北诸部族,以避免辽军的后顾之忧,故答应了铁剌里的求婚请求。可敦城修筑完工,有力保障了契丹西北边境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人文献中还记载了一件自契丹传来的有关齐王妃的趣事,云:

齐王妃领兵屯驻驴驹儿河畔,有一次因检阅牧马,看见有一个名叫达兰阿巴的蕃奴姿貌甚美,故召入帐中侍奉自己。时长日久,此事传入萧太后的耳中,萧太后派人抓住达兰阿巴,按契丹旧俗,用沙囊击打达兰阿巴四百下,迫使其离开齐王妃。一年后,齐王妃特地上请萧太后,愿以达兰阿巴为夫,最终获得了萧太后的同意。

3、辽国伐宋的方案

萧太后见时机成熟,于998年(宋咸平元年,辽统和十六年)五月祭祀木叶山,“告来岁南伐”。次年九月,萧太后驻跸燕京,调遣诸部兵马南征。

在《辽史·兵卫志》中载有一份甚为完备而全面的辽朝举国南侵宋境之作战方案,包括征调兵马、器械配备、行军路线、作战方式等等。

如此作战方案,大概在辽太祖、辽太宗时期即已存在,但从方案之完备、规模之浩大以及内中所涉及的官名、地名等判断,其定型当在萧太后屡次大举南征宋朝之时,并定为法规制度记录在案。

现简要介绍如下:

辽朝凡逢大战,必定由皇帝率领蕃、汉文武臣僚,以青牛白马祭告天地与太阳神,但不祭月神,分遣近臣去辽太祖以下诸帝陵及木叶山神庙祭告,然后下诏诸道征调兵马。

契丹南院大王、北院大王、奚王以及东京渤海兵马使、燕京统军兵马使接到诏令以后,还需奏报辽廷复核。辽帝再派遣使者持铸成的金鱼符,待与南院大王等所藏的金鱼符相合,然后南院大王等再发兵出征。

如此慎重从事,可见辽朝帝后为控制全国军队、防止统兵大将拥军兵变的煞费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以游牧为生的契丹民族,兵民合一,故其兵制,凡国民年15岁以上、50岁以下者皆隶兵籍。

军士分正军、家丁等。每一名正军,配备战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的家丁各一人。

辽军人、马皆不供给粮草,每天派遣“打草谷”者四出抄掠以为供应。每位军士均需自备铁甲九件,马鞯辔、马甲皮铁若干(根据其家力贫富而多少不等),弓四张,箭四百支,长短枪、骨朵(一种古兵器)、斧钺、小旗、鎚锥、火刀石、马盂、粆(一种干粮)斗、粆袋、搭钩毡伞各一件,系马绳二百尺。

因此,各地官员一接到调发兵马的诏令,就先核查辖地内户丁数量,排定人户财力等级,再根据户籍齐集兵众,自十将(辽朝官级最低的小军官)以上,皆依次点集军马、器具。待金鱼符送至,各地兵马使亲自点集所部兵马,送符使者不得参与其间。

然后各地兵马使将所点集的本部军马数上报朝廷,朝廷根据其兵马多少,再命使者充任军主,与统军的各地兵马使互相监督。各地兵马使再请引五方旗鼓,以确定本部行军方向和使命。

4、集结方案

辽帝大多在燕京以北的鸳鸯泊一带点集南征兵马,亲点将校,选勋戚大臣充行营兵马都统、副都统、都监各一人,又选诸军兵马中尤为精锐者三万人作为护驾军,选骁勇3000人为先锋军,选彪悍骑士百余人为远探拦子军(辽军宿营,有远探拦子马出外侦探,夜听人马之声,以防敌军偷营),以上诸军各有将领统领。

此外,又于诸军中根据其人数多寡而抽取十人或五人,合为一队,别立将领统率,以备传递调遣兵马之信息、发送军情文书等(调遣兵马及传送命令者持银牌为凭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军南行,一般自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西北)、曹王峪(在今北京怀柔北)、白马口(今北京密云白马关)、古北口(在今北京密云东北)、安达马口(今北京密云安达木河流入长城处)、松亭关(在今河北宽城西南)、榆关(今河北山海关)等路入关;将至平州(今河北卢龙)、燕京之境,辽廷又遣使者分道催发进军,不得久驻当地,以免践踏禾稼。

契丹风俗,在行军途中忌讳见到僧尼、丧服之人。

萧太后当政期间,辽帝亲征宋朝,萧太后皆随行,并往往作为军中实际之主帅。萧太后、辽圣宗亲征时,留亲王一人在镇守燕京,权知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