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座桥外侧的苏州河较为清澈,而桥内侧的河水有点浑浊?”今天下午,首场上海市生态文化科普活动在宜昌路的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内举行,同济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玲带领来自上海市生态文化学校的部分师生参观苏州河,参与水质监测体验。

全市现有上海市生态文化学校13所,参加今天活动的师生来自徐汇区逸夫小学、西南位育中学、西外外国语学校等9所学校,共48名师生。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苏州河治理展示馆“梦清馆”,并观看宣传片,了解了苏州河从黑臭到通过治理重回清澈的过程。看到过去苏州河的样子,再亲眼见到现在的苏州河,学生们展开了对环境保护的讨论和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大家来到苏州河边,亲身体验水质监测,现场2艘无人监测船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纷纷想要当一回“船长”来操控无人监测船。陈玲介绍,无人监测船主要用于监测人难以到达水域的水质,“监测船上装载了多个监测设备,可以监测Ph值、蓝绿藻、溶解氧、氨氮、浊度等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另一组师生则在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勇带领下,参观苏州河中唯一的小岛大鱼岛,观察人工湿地,了解湿地在净化水质等方面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生态文化学校建设,在学生中进一步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上海市生态文化学校将举办生态文化科普系列活动,今天的活动之后,给动物丰容做玩具等一系列活动正在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