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榴莲这种以“闻着臭,吃着香”“堪称水果界臭豆腐”著称的水果,今年的曝光度可是相当的高。

今年开年就不断价格下跌,4月份跌幅已经超过了1/3,5月更是到了成熟季采摘期,各地更是货源充足,看起来供大求的样子。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北方都很常见大车拉着满满的榴莲在卖,价格更是令人惊喜的跌跌不休,超市20左右一斤,市场上甚至低到“1”字打头。

“榴莲一斤跌破10元”“榴莲自由真的要来了”“一天跌出好几个价”……

“榴莲自由”的口号叫得很响,市场也比往年更火热,商家各种比价、促销、网上网下联动,看得人是心动不已。

五一期间,河南洛阳还举办了首届榴莲狂欢节,曝光量超过了5540万,线上线下总销售超过了300万元,宣传口号就是“五一来洛阳实现榴莲自由”“连吃带买榴莲神都”。

昔日天价进口水果之王,榴莲价格究竟是被谁打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榴莲忘返.跻身顶榴”,洛阳首届榴莲狂欢节打出了“榴莲自由”的口号,要知道榴莲之前在国内可是天价水果,中产想吃也得考虑一下。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榴莲的进口价格从2015年到2021年,翻了3倍,可谓是逐年攀升。

水果零售商们对此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北京水果市场的李老板说:2018、19年,去进货是十几块一斤起步,卖20左右,2021年后批发价也20元以上。

更别提一些高品质的特殊品种、品牌的榴莲了,贵是肉眼可见的。

在高超工作的顾经理回忆说,十几年前,自己还见过5元一斤的物价榴莲,后来价格就开始逐渐走高,最高时60-100元一斤也是常态,榴莲也成了高端水果。

榴莲的价格高居不下,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有关,很多人都喜欢上了这种据说“很挑人”的水果,关于榴莲“臭不可闻”的反映也越来越少。

然而,今年从3月份榴莲开始逐渐上市后,人们就发现价格与去年有所松动,4月更是有明显的下降。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洛阳榴莲节上,消费者对推出的榴莲的价格和品质还是很满意的,销量也冲了新高。

五一过后,很多北方城市出现了往年所没有情况,很多卡车拉着满车的榴莲在街上叫卖,一如往年夏天卖西瓜

价格更是十分诱人,回到了2015年的20块钱一斤左右,有时还会遇到十几块钱一斤的。

这不禁让人想到洛阳榴莲节的火热,以及“榴莲自由”的口号。

榴莲价格“跳水”,很多人为之欢欣鼓舞,称再也不用为“高级洋货”的“营销骗局”买单了,国外的天价水果在中国行不通了。

甚至有人用日本阳光玫瑰葡萄的先例推测,国产榴莲上市了,把榴莲价格打下来了。

那么,今年榴莲价格“跳水”,真的是营销骗局和国产榴莲破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看一下国产榴莲的现状。

中国榴莲的种植引种,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努力了,但其中却是困难重重。

榴莲原产赤道附近,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种植是非常适宜的。

中国在最南端的海南、广西等地进行培育、试种,只是虽然有着热带季风气候的加持,也耐不住不期而至的台风、寒流的摧残,因而榴莲很难存活,基本上很难活过一年。

而有果树种植经验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果树都是有生长期的,榴莲需要8年以上的果树才有结果的可能。

先不说8年后能不能结果,存活8年,就是一大难关。

一般的果农谁能耐得住这样希望渺茫的长期投资,就连农业专家都要挠头。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18年,中国在榴莲的种植上才有所突破,通过嫁接、改良,国内的榴莲才着了果。

有了成功的经验,海南大始大规模铺开,进行榴莲种植。

但目前为止海南的种植面积加上亩产数据等信息预估,2024年国内榴莲产量也不会超过300吨。

然而,2023年中国榴莲总消耗量为140万吨。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国产榴莲的数量相对于中国榴莲市场来说微乎其微,对价格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榴莲(从规模上看)不是进口榴莲的对手。”网友榴莲园丁卖扣王说。

这位网友是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总经理,他因为工作对国产榴莲的种植和推广、销售,都有着深入的了解。

目前,海南榴莲的种植确实彼有起色,可总面积也不过4万亩,品牌以猫山王、金枕、黑刺为主,但产量上限不高,总产量甚至远低于去年进口量的1%。

他认为,国产榴莲肯定不会出现像阳光玫瑰那样,国产代替进口的情况。

同时,国产榴莲因为可以树熟、品质更好,将会把精力集中到高端市场上,更是不可能“把价格打下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榴莲自由”在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从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榴莲的进口量已经超过了车厘子,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水果之王”。

之后,涨势不减,2023年我国口榴莲数量已经超过了142.6万吨,是2017年进口量的近3.5倍。

汇丰银行2023年的报告也显示了全球榴莲的需求同比飙升了400%,而中国是消费大国,消耗量在全球的90%以上。

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且之前,中国榴莲市场泰国一家独大,2022年以后中国才开始允许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榴莲进入中国市场。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这次价格“跳水”,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打破了泰国“一家独大”的中国榴莲市场状况。

2023年,中国进口的榴莲中,有63%左右(92.9万吨)来自泰国,32%(49.3万吨)来自越南。

其次是因为前几年榴莲市场需求庞大,泰国、越南等榴莲生产国都在积极扩充产量、扩大生产,对中国这一最大榴莲消费市场也是擦拳磨掌,这也使得国内榴莲市场竞争加大。

最后一点就得益于运输效率的提高。

泰国榴莲之前进入中国,海运约7天、陆运约5天,而如今只需3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泰国玛达普有开往中国广州的“榴莲班列”,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输途中的损耗,就连综合成本也大大下降了。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消费火热、产量提高,运输增效、成本下降,这三点是今年榴莲价格得以回落的根本原因。

因而,“营销骗局”“国产榴莲把价格打下来”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价格的变化还是受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成本影响。

只是,价格真的就是“跳水”一样“断崖下降”吗?

北京水果批发商刘老板说:“榴莲单价跌破10元、价格腰斩的说法,有夸大的成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财经对榴莲市场的现状也极为关注,报道了广西水果市场的情况。

在广西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上,很多商贩用三轮车来叫卖榴莲,有按个卖的,牌子上写着“48元/个”。

“这就是拿来吸引人的。”摊主指着巴掌大的榴莲,都是1公斤左右的个头,且成熟度未知。

表面看起来价格像是“跳水”了,实际算起来并不便宜多少。

和市场上看到的榴莲价格大幅下跌不同,农业部信息中心的数据却显示,全国批发市场榴莲的价格平均在30元/斤,比往年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

到了5月份,平均价格也仍是稳中有降,平均价格在25元/斤,与消费者期待的“榴莲自由”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业内人士表示:“榴莲的品质是不同的,现在一些商超用二级果‘引流’,看起来降价了,其实,并未发生大幅度降价的情况”。

同时,工作在采购链上的专业人士刘文坡还提到了天气因素。

“今年泰国东部榴莲因天气原因影响,产量和品质均有所下降。”

今年泰国东部榴莲产区,3-6月间气温持续徘徊在40摄氏度左右,与之相伴随的是严重的干旱,直接导致泰国榴莲减产约42%。

所以,在泰国,榴莲的收购价与国内消费者的感受是完全相反的,远高于去年。

更何况,由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榴莲供量,市场竞争让泰国进口的榴莲不能因为收购价高而涨价。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高温导致榴莲成熟过快,无法长到达标尺寸,其次,雨水不足,需要农民额外灌溉,也会导致榴莲品质过低,同时种植户因担心过度成熟影响销售,而提前采摘,造成夹生的情况。

品质的下降也是泰国榴莲卖不上价的原因,只能低价甩货,于是就有了上文提到的“巴掌大”的小榴莲论个卖的现象。

这些品质不过关的榴莲被商家用来“吸引顾客”“引流”,而优质榴莲目前的市场现状仍是“稳中有降”,但降幅不大。

比如某超市泰国金枕榴莲25.9元/斤,越南干尧榴莲19.99元/斤等,相比去年下降了10-20%,并未出现所谓的“腰斩”。

总体来说,榴莲市场的发展趋势对国内吃货来说,还是很友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农科院专家李文娟说:“榴莲的出口国都愿意把榴莲出口到中国,他们之间的竞争影响了榴莲的价格。”

很庆幸,越南和其它东南亚榴莲产出国加入这一竞争,如果还是之前泰国榴莲独占市场的话,今年的榴莲市场定是“天价”“低品质”的天下。

以泰国今年的榴莲产出情况,如果没有竞争,小个头、低品质的榴莲,也定是随收购价一起水涨船高。

而现在中国的榴莲市场已经成熟,从产地的供应前几天到国内的需求商,供应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地调整供需关系。

农产振兴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袁帅在采访时说:“电商平台的兴起,物流技术的进步,都是对榴莲市场有力的支持”。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益于当下,进口榴莲有竞争,国产榴莲相补充的良性、成熟的国内榴莲市场供应体系,中国消费者虽然暂时还不能实现网友所说的“十块钱三斤”的榴莲自由,但也不用再面对泰国榴莲的“定价自由”了。

“一天开几百个榴莲,工具都累了。”

中国消费市场对榴莲旺盛的需求,也刺激着榴莲出口国,而他们之间的竞争,无疑为榴莲价格进一步下调提供了可能。

而国产榴莲虽然因为体量太小的原因不能起到把价格打下来的作用,却具有走高端市场的优势,有助于稳定榴莲价格的天花板,让优质榴莲也不能随意定价。

今年的“榴莲自由”的实现有可能是建立在低品质上的,但长远来看榴莲的价格稳步下降,“榴莲自由”也不会太远。

参考资料:

财经郎眼:《榴莲价格大跳水,是国产榴莲立功了吗?》

人民网:《价格大“跳水”!“榴莲自由”要来了吗?》

新京报:《一斤跌破10元?我们实现“榴莲自由”了吗?》

36氪:《榴莲自由?别想了》

作者:孙妮儿

编辑:一乙木